这几年,我们姐妹仨每年都要带着老妈出游一二次,不知不觉中老妈也走了不少地方,香港去过了,扬州去过了,镇江去过了,南京去过了,北京也去过了······
今年去哪里?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苏州、杭州、无锡她也早就去过多次,想来想去,何不带老妈去看看上海周边地区的古镇呢?去古镇,乌镇当然是首选的了。带82岁的老妈出游,得看天气,最害怕碰上下雨天。连续几天的关注天气预报,6月5日不错,气温26度,阴转多云,带老妈出游最恰当了。
乘上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大巴,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乌镇到了,大门外有许多旅游团队。
老妈爱逛古镇的小店,她说:这里可以找到她少年时期的记忆。地处湖州的乌镇,是丝绸的故乡。
乌镇的“三白酒”可是有名的。
这个布艺小店,有乌镇的“蓝印花布”制作的旗袍,蓝印花布做的小衫子,古朴又喜庆。乌镇人也许就是用了这样的方式,与逝去的时光牵手,顽强地保留着传统。门口撑开的那几把伞,为小店增色万分。
“外婆家的河,外婆家的桥,外婆家的糖”浓香醉人的麦芽糖里有老妈儿时的记忆。
这灰瓦白墙的江南名居,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质朴。
叮叮当当的银匠铺。
老妈被乌镇的酥糖吸引了,兴致勃勃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
灰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弯弯的河道,静静地泊着的乌篷船……我们走在河道边的青石板路上
感受乌镇的生活气息。
观前街17号,一栋四开间两进深的两层木质老楼房,这就是茅盾祖上的故居。1896年,矛盾先生出生在这里。
邓颖超为茅盾故居题字。


茅盾家的客厅。
楼上是茅盾一生事迹展,天井里一枝青翠的天竹点缀在黑白氛围中。
花鼓戏台,今天不巧,内部整修,停演。

古色古香的古镇“卫生间”。
茅盾十三岁前住在乌镇,乌镇的风土人情融入了他的生命里,作品里的《林家铺子》就在他家的对面。
穿越石板小弄,静坐在街旁,透过袅袅的茶香看江南女子那纤秀的背影……

现在都的商店都用上了便捷的“卷帘门”,老妈在乌镇看到了难以寻觅的“木排门板”感到异常亲切。
“花格木窗”点亮着我们的眼睛,窗户里记载了厚重的历史。
老妈说,她就喜欢这样的古镇,古镇让她仿佛回到了童年与少年的时代。走走逛逛,半道上我问老妈:"你走得动吗?”“走得动”。三个多小时逛下来,我又问:“累吗?”“不累!”我说:“你喜欢古镇咱们以后再去朱家角好吗?”“好啊。”老妈兴致勃勃地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