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交车用“方言”报站的随想

(2011-12-29 01:09:12)
标签:

公交车

方言

报站

随想

旅游

听当地方言

乡音悦耳

亲切

杂谈

分类: 杂谈

前几天看到上海报刊上有一条新闻:上海部分公交车试用沪语和普通话报站,引起了市民的一些议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当时,我也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一件事情来考虑。

今天中午吃饭时,收音机里传出了甜糯的上海方言节目,那纯真地道的上海方言,从播音员的口里发出,听起来是那么的亲切。

不由使我想起了早年的上海方言节目“阿富根谈家常”。那时候,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家里有个半导体收音机就感到很满足了。如果哪家有一个“红灯牌”收音机,更是一种奢侈与富裕的象征。随着电视剧的普及,直到如今的大屏幕液晶电视机进入普通人家,已经很少还有人还在听收音机了。因此,“阿富根”谈家常的节目渐渐也就被人们淡忘了。

最近两年,经常在报上,在电视新闻中听到这样的报道:救救沪语!现在上海的幼儿园,小学都开设了“沪语”课。

我们中国人口13.6亿,幅员广阔,地方方言多得数不清。为了便于人们交流,几十年来一直提倡推广普通话,推普工作做得非常有成效。

小孩子一进入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就开始培养幼儿讲普通话。记得我外甥,三岁时进幼儿园没有多久,回家就开始说普通话了。尽管家里人相互之间讲上海方言,可真是神奇呀,三岁的孩子就坚持讲他的普通话,你用上海话问他,他用普通话回答你,好有毅力。

我在小学当老师,小学校也是这样要求学生,进入校门讲普通话。校门口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讲普通话。这块牌子在时时提醒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习惯了,普通话成了孩子们交际的语言。

这些年看电视新闻,发现全国各地都是这样,哪怕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也是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话,我深深体会到“推普”工作做得真好!连那些从农村出来闯世界的年轻人乃至年轻的农民工,都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现在外出旅游,不管你走到哪里,与当地人交流起来都很方便。到一个地方旅游,看各地的秀丽山河,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很想听听当地的方言,方言也是一种文化,风土人情中总觉得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在欣喜我国推普工作做得好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却总感到有点遗憾。

今年春天,我陪母亲游南京,母亲说想听听南京话,到了南京想听南京话,应该是顺理成章,不成问题的。那天游览“雨花台”“总统府”“瞻园”、和“秦淮河”,以及走在南京的商场里,竟然没有听到一句地道的南京话。晚上在饭店吃饭,旁边的几桌正好在办生日酒席。我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对母亲说:“注意听,他们都是本地人”。果然,我们听到了地道的南京话,满足了母亲的愿望,母亲高兴地连声说:“是这样的,南京话是这样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到厦门、福州、杭州、海南旅游,要想听听当地方言,现在还真是不容易啊。

最近几年,“农家乐”旅游很红火,我去过浙江温岭的“渔家乐”,去过浙江长兴的“农家乐”。每当渔家、农家主人操着当地方言与我们交流,或是用带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与我们交谈,虽然听起来有点困难,交流时也略有不便,但是却觉得乡音悦耳,很是高兴。

最近,上海的几条公交车线路上开始用上海方言、普通话报站,我觉得非常好。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旅游城市,你想,外地游客,国际友人一跨入上海,就能听到甜糯的纯真的地道的上海方言,马上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一种全方位的感觉,确实是到上海了!

公交车用方言报站,对于上海本地人而言,肯定也会有一种亲切感。

目前是试行阶段,我为公交车上的“方言”报站改革叫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