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

(2011-12-27 07:06:20)
标签:

零下40°

极端气温

猫冬

暖坟

不敢

偷懒

不再孤独

亲人

熊熊燃烧

一团火

分类: 生活随笔

   1222冬至,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寒风刺骨,奔流不息的黑龙江安静地躺在它冰雪母亲的怀抱里睡熟了,零下40°的极端低温让整个兴安岭安静了下来。

村后是皑皑的雪岭,村前是茫茫的雪野,这冰雪世界一片寂静达音山村也不例外,村民们躲在暖暖和和的屋里“猫冬”。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

可“冬至”那天,却有一辆拖拉机“突,突,······”地发动了,往村外开去。这声音在宁静的冰雪世界中显得特别响亮,谁?那么冷的天还开着拖拉机往村外走?

车上有三个五十来岁的汉子,是车永久,刘文建和李文杰。车厢里摆放着铁锹,扫帚,还有水果,绢花和纸钱。 看样子是到坟场去的,零下40°去坟场扫墓?东北可没有这样的风俗呀,村里人家给先人扫墓都是在农历715日,为什么要在今天这个寒冷的“冬至日”去扫墓?

原来,他们哥仨是给永远留在这儿与黑土为伴的上海知青韩信芳扫墓去的。

今年的7月,达音山村民受上海知青委托,为42年前不幸罹难的韩信芳重新修建了坟墓(在我前面的博文中有报道)。今天是“冬至”,他们仨按照上海习俗,为长眠至此的小兄弟“暖坟”去。

哥仨在心里默默地说:小韩兄弟,我们今天给你暖坟来了,这里没有你的亲人,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哪!

东北的寒冷,我是真正领教过的,当气温降到零下40°左右时,传说中的“鼻子也要冻掉”会成为真实的一幕。穿再多的衣服,在外面时间久了,浑身也是冰凉冰凉的,就连守卫中国北大门的边防军战士站岗都是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换岗了。

过去,知青下乡时,这样极端的气温下,我们也出工,出大力气的活没关系,人的身子会暖和,但是你可绝对不敢偷懒,若是偷懒,老天会惩罚你,冻得你非出大力不可。

我们女孩子冬天干选种子的活,大型的清粮机24小时不停地工作,我们是每干一小时就换班,到屋内暖和一小时再上岗。

体验了数年东北的寒冷,至今还历历在目,极端气温下,若是把眼睛闭上一小会儿,上下眼睫毛会冻在一起,用手捂一下,眼睛才能睁开。

上茅厕,排泄物还没来不及掉入粪坑,半道上就冻成了冰块,这不是“天方夜谈”,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手腕上的表冻住了,不走了。

脸冻白了,赶紧在路边抓一把雪揉脸,揉得有了疼痛的感觉才是缓过来了。

我没跑题,我是为了说明极端低温下严寒的程度。今天,在这么严酷的气候条件下,达音山的村民去为年仅18岁,下乡半年从高高的打石场上摔下来,不幸殒命的上海小知青韩信芳去暖坟,这又是一个感天动地的真实的故事。他们哥仨心中那团超出血缘之情的“火”,使他们忘记了零下40°的极端寒冷,这能不让我感动吗?

下面的照片是村民刘文建用手机拍摄的。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                 皑皑雪原上的知青墓。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

 墓碑后面的碑文,记载了这里躺着的是一个来自上海的18岁的小知青。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铲开厚厚的积雪,看到农历7月15日乡亲们祭扫时留下的祭品还在。知青墓,你不再孤独。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  村民李文杰为知青小哥哥献上一盆绢花,银装素裹的的雪原上出现了一簇美丽的色彩!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村民车永久和刘文建,点燃了纸钱,祝愿知青小哥哥在那个世界生活富裕!

知青墓前的这团火,在兴安岭的山脚下熊熊燃烧,后面的白桦树为证,人间自有真情在!

扫墓结束,哥仨回去时登上拖拉机,任凭驾驶员如何努力,拖拉机就是无法起动了。一检查,原来是这极端的低温竟然把拖拉机的水箱冻住了。

我无法知晓,他们哥仨最后是如何回去的?

看了村民刘文建传来的照片,这超出了血缘关系的亲情让我抑制不住感激之情,写下这篇博文,权当感谢!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                    拖拉机碾过,留下的车轮印。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万顷青松完全融入皑皑白雪之中。  
极端低温之中一团火

    极端气温下的山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