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兴安岭的日子(3)奔赴黑龙江

(2010-05-23 21:15:14)
标签:

原创

山海关

闯关东

黑土

女兵

分类: 岁月往事

196932,中国与苏联在黑龙江的珍宝岛开火了。

39下午1点我们从上海出发,10日清晨火车在江苏徐州车站换火车头。车站上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统一”的“草緑色”的类似军装的穿戴,又都是青年人。自然的联想到当前的局势,问我们:“你们去哪里?”我们说:“去黑龙江”。他们想当然地以为我们是新入伍的兵,奇怪地议论着:“怎么会有那么多女兵呀?

 

我们乐了,我们是“新兵”?

 

列车跨越了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山海关到了,我们挤到窗口,一睹“山海关的雄姿”课堂上书本上的事儿,今天亲眼所见。过了山海关,就是关外了,过去老辈人闯关东多少人离乡背井走过这里,今天我们也踏上了“闯关东”的路程,我们成了新的闯关东人!

 

辽宁省到了,车窗外快速闪过广袤的东北大平原。我一直注视着窗外,我在寻找东北的黑土。记得在地理课上,老师说: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黑土肥沃,物产丰富。那里的黑土肥的能攥出油来······

 

吉林省到了,车窗外白雪覆盖着的大地露出了黑黑的泥土,我惊喜的叫着:“黑土,黑土,我看到黑土了”忙让伙伴们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黑土,但怎么也不会想到,我的一生从此与黑土结下了不解之缘。火车越往北开,在白雪的映衬下黑土越发的黑,我真想下去摸一摸,看看这黑土是不是真能攥出油来?黑龙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不知是谁,轻轻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许多人跟着唱了起来。这首歌我们十分熟悉,今天看到了歌曲中唱到的辽阔的原野。三月的东北还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虽然没有看到歌曲中的大豆高粱,但今天我们已经身在东北,感受到了东北的天高地大······

 

列车载着我们,经过四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晚上八点到了哈尔滨。省领导来到了车站,就在站台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并送给我们每人一套《毛泽东选集》,那个时代送“毛选”是最时髦最先进的一种方式,最能表达省领导对我们的欢迎与希望······

 

哈尔滨到北安,火车又开了十几个小时,换乘“北安—黑河”的长途汽车,汽车在小兴安岭崎岖不平的公路上行驶,车子始终处在摇摇晃晃,颠颠簸簸中,往往车头一小颠,车尾一大颠,颠了屁股,又撞了脑袋,让我们彻彻底底的领教了何谓“边远山区”。汽车翻过了九岭十八坡,我们也快被颠得散了架。

 

在黑河集训两天,剧院里武装部长给我们宣布边境纪律:一个人不能去江边,要二个人以上才能去;在江边如果遇到苏联的船开过,船上有人向你们招手,不要回应;晚上九点以后实行戒严,不能上街;在黑河地区住旅馆,乘车都需“边境居民身份证”,不久会发给你们······

 

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黑河城内每天晚上九点就全城戒严,街上荷枪实弹的边防军在站岗与巡逻。城内的人只能呆在家里,不能上街。我们感到好奇,晚上九点后,故意上街去,手握钢枪的边防军立刻过来,让你回去。黑河的城内死一般的寂静,黑龙江边一片漆黑。

 

315,我们到生产队去,满载着我们500个知青的汽车在黑龙江里的白雪皑皑的厚实的冰面上行进,整整齐齐的,场面蔚为壮观。似示威,又似游行!战事激烈,我们的耳畔能隐隐约约的听到传来的阵阵炮声。坐在汽车里,能清晰地看得见对面苏联江边高高的岗亭上,士兵拿着望远镜在看我们。

 

汽车排着队,满载着身穿草色棉袄的青年,到了一个村子就上去一辆。我们的车是到了上马厂公社才上兴安岭的盘山公路的。山路弯弯曲曲忽而盘上高坡,忽而下到谷底,忽而平坦,忽而崎岖。我们即好奇又感到新鲜,这样的景象在上海是不可能会有的,真正是到边疆了呀!

 

第二天,苏联的“真理报”就报道了:中国一个晚上往边境搬来了许多兵,驻扎在江边的屯子里。天晓得,我们是什么兵啊?我们只是响应毛主席号召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学生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