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岭的日子(2)送别

标签:
原创锣鼓喧天戴红花夹道拥挤不堪 |
分类: 岁月往事 |
母亲和大妹送我到学校,校门口拉着:长条红幅标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有同样去插队的同学已经到了。八点钟,送知青到广阔天地去的卡车来了,学校的老师给我们每人戴上一朵大红花。
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我们上了卡车,往虹口体育场开去,区里要为我们开盛大的欢送会。虹口区这批去黑龙江插队的共有500人,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欢送会结束后,500人的卡车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彭浦车站开去,卡车所经过的街道,路边的行人自觉地夹道欢送,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向我们挥手道“再见”。
经过我家住的四川北路时,我看见了好几个熟悉的邻居,他们知道我们的车队会从这经过,特意挤在人群中等候,佳宝哥哥还从人群后挤过来,递过来一个纸包。我接过来打开,原来他送我一本红色封面的日记本,打开日记本扉页,上面写着“广阔天地练红心”几个字,这是佳宝哥哥对我的希望。当时我们觉得响应国家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革命是光荣!
上山下乡运动热火朝天,街上这样的场面司空见惯,隔几天就有一批青年奔向全国各地农村。单说虹口区吧:3月1日到江西,3月4日到安徽,3月8日到吉林,3月9 日到黑龙江,3月10日贵州······
彭浦车站到了,我们按顺序上火车。还有黄浦区的500个学生,他们是去黑龙江嘉荫县,我们是去黑龙江爱珲县。我们同乘一辆火车,上海首批共送1000个学生到黑龙江插队落户。
长长的緑色的火车静静的卧在铁轨上,1000个身着草緑色棉衣裤的学生娃们即将离开生养他们的故乡,奔赴祖国的北疆。车上1000个学生,车下送孩子的亲人要比车上的人多得多,我挤在窗口,看到站台上送孩子的人群拥挤不堪。我母亲和大妹挤不到前面来,我们只能远远相望。
力气大的家长挤到车厢边,对孩子千叮万嘱,拉着孩子的手不舍得放开。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家长们不放心哪!“呜······”火车汽笛响了,车开了,顿时人群中哭声一片,这哭声竟盖过了火车的气笛声,车站上有人晕到了······我们含泪向渐渐远去的亲人们挥手,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上海!
从这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彻底改变了,我们不再是学生了,而是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