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坞杨氏宗祠
2025-09-24 14:40:23
标签: 南坞杨氏宗祠 国保 浙江江山
南坞杨氏宗祠,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7-1014-3-312,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南坞杨氏宗祠位于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包括内祠和外祠两座祠堂。
据《杨氏宗谱》记载,杨氏七十九世祖君中公,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迁居南峰(今南坞村),元代杨氏后裔已在村东八角井背面建宗祠。其后侧室后裔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在村南建立分祠。族人将村东的祠堂称为“内祠”,村南的祠堂称为“外祠。”
杨氏内祠始建于元,重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坐北朝南,三进四天井,三开间,平面格局呈纵长方形。沿中轴线依次设门楼、前厅、正堂、神寝,两侧分列厢房/祠堂门前设旗杆石四对和八角井一口。砖雕门楼砌作考究,门楼正中嵌“理学名宗”四个砖雕大字。前厅为三天间,歇山顶。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后单步廊。次间梁架砖制,仿木构形式,制作工整,颇具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祠堂前的八角井,为江山名井之一。
杨氏外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遭闽变而毁,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至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历时九十余年陆续重建。现除半月形池和照壁已毁,其余尚存。沿中轴线方向依次为门楼及戏台、正堂、神寝。门楼四柱三重檐,精雕细凿,精致无比。该祠堂为江山面积最大的传统宗祠,整组建筑用材考究,雕刻精细,尤其是戏台藻井造型别致,极具地方特色。
杨氏内外祠建筑气势雄伟,建筑用材讲究,梁枋彩画风格独特,仿木构砖制梁架惟妙惟肖,体现了当地明清宗祠建筑的特色与浓厚的文化内涵。
于晨雾之中,到达南坞村。
村口广场边上,就是外祠。
外祠果然规模宏大,各处木雕极这精致。浙西南一带,与古徽州相邻,祠堂建筑,简直就是一脉相承。
穿过村庄,到达内祠。
比较而言,内祠建筑面积要小些,看起来也要破旧些。毕竟是年份上看,外祠要比内祠晚了两百多年。
寻访时间:2025年2月28日。
个人印象分:50。
南坞杨氏宗祠
南坞杨氏宗祠,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7-1014-3-312,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南坞杨氏宗祠位于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包括内祠和外祠两座祠堂。
据《杨氏宗谱》记载,杨氏七十九世祖君中公,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迁居南峰(今南坞村),元代杨氏后裔已在村东八角井背面建宗祠。其后侧室后裔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在村南建立分祠。族人将村东的祠堂称为“内祠”,村南的祠堂称为“外祠。”
杨氏内祠始建于元,重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坐北朝南,三进四天井,三开间,平面格局呈纵长方形。沿中轴线依次设门楼、前厅、正堂、神寝,两侧分列厢房/祠堂门前设旗杆石四对和八角井一口。砖雕门楼砌作考究,门楼正中嵌“理学名宗”四个砖雕大字。前厅为三天间,歇山顶。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后单步廊。次间梁架砖制,仿木构形式,制作工整,颇具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祠堂前的八角井,为江山名井之一。
杨氏外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遭闽变而毁,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至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历时九十余年陆续重建。现除半月形池和照壁已毁,其余尚存。沿中轴线方向依次为门楼及戏台、正堂、神寝。门楼四柱三重檐,精雕细凿,精致无比。该祠堂为江山面积最大的传统宗祠,整组建筑用材考究,雕刻精细,尤其是戏台藻井造型别致,极具地方特色。
杨氏内外祠建筑气势雄伟,建筑用材讲究,梁枋彩画风格独特,仿木构砖制梁架惟妙惟肖,体现了当地明清宗祠建筑的特色与浓厚的文化内涵。
于晨雾之中,到达南坞村。
村口广场边上,就是外祠。
外祠果然规模宏大,各处木雕极这精致。浙西南一带,与古徽州相邻,祠堂建筑,简直就是一脉相承。
穿过村庄,到达内祠。
比较而言,内祠建筑面积要小些,看起来也要破旧些。毕竟是年份上看,外祠要比内祠晚了两百多年。
寻访时间:2025年2月28日。
个人印象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