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墓和祠
2024-06-25 17:14:58
标签: 司马迁墓和祠 司马迁墓 国保 陕西韩城
司马迁墓和祠,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类,编号56/1,1982年2月24日国务院公布。时代:西汉至宋。地址:陕西省韩城县。
司马迁墓和祠位于韩城市芝川镇东南一公里处。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一书,开创了我国第一部通史体例,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墓和祠,建于夏阳古渡的河山之阳,当地人称其为“太史高坟”。后代于墓冢附近建立祠庙,历代香火不断。经唐、宋、元、明、清各代修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祠庙合一的建筑,庄严肃穆,巍峨壮观。祠墓依山而筑,祠正中为献殿、寝宫,均为宋代建筑。献殿是过堂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架梁,有驼峰兼施叉手,悬山筒板瓦顶。其正中悬木匾,上书“文史祖宗”。寝宫为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重修,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五架四楹,悬山筒板瓦顶,斗栱四铺作单栱单昂。其门额书“君子万年”。内祀近人所作司马迁塑像。
墓冢上有古柏一株,苍郁遒劲,传为汉柏。墓前有一方碑,碑身书“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丙申(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知道司马迁,知道《史记》,应该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读《史记》,中华书局最初的版本,十卷本,定价10.10元。当然,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读《史记》也有几十年了,终于到了韩城,终于来此寻访司马迁墓和祠。
穿过偌大的广场,踏着古道的石阶,登临河山之阳,一座不起眼的祠堂,一座不起眼的墓冢。
肃然起敬。
寻访时间:2023年10月16日。
个人印象分:70。
司马迁墓和祠
司马迁墓和祠,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类,编号56/1,1982年2月24日国务院公布。时代:西汉至宋。地址:陕西省韩城县。
司马迁墓和祠位于韩城市芝川镇东南一公里处。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一书,开创了我国第一部通史体例,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墓和祠,建于夏阳古渡的河山之阳,当地人称其为“太史高坟”。后代于墓冢附近建立祠庙,历代香火不断。经唐、宋、元、明、清各代修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祠庙合一的建筑,庄严肃穆,巍峨壮观。祠墓依山而筑,祠正中为献殿、寝宫,均为宋代建筑。献殿是过堂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架梁,有驼峰兼施叉手,悬山筒板瓦顶。其正中悬木匾,上书“文史祖宗”。寝宫为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重修,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五架四楹,悬山筒板瓦顶,斗栱四铺作单栱单昂。其门额书“君子万年”。内祀近人所作司马迁塑像。
墓冢上有古柏一株,苍郁遒劲,传为汉柏。墓前有一方碑,碑身书“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丙申(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知道司马迁,知道《史记》,应该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读《史记》,中华书局最初的版本,十卷本,定价10.10元。当然,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读《史记》也有几十年了,终于到了韩城,终于来此寻访司马迁墓和祠。
穿过偌大的广场,踏着古道的石阶,登临河山之阳,一座不起眼的祠堂,一座不起眼的墓冢。
肃然起敬。
寻访时间:2023年10月16日。
个人印象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