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桥群(上)

标签:
绍兴古桥群广宁桥题扇桥国保浙江绍兴 |
分类: 国保速写 |


绍兴古桥群,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7-1966-3-002,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元至民国。地址:浙江省绍兴市。与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字桥合并。名称:绍兴古桥群。
绍兴古桥群位于绍兴市区、柯桥区(原绍兴县)境内,包括12座宋元至民国时期的桥梁。绍兴保存的各类桥梁数量众多,系列完整。《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有如下记述:“中国古桥浙江最多,浙江古桥绍兴最多。绍兴古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绍兴现存古桥保存了中国古桥完整的发展体系,是保存中国古桥信息最丰富的地区,这在国内是十分少见的。”
2013年,光相桥、广宁桥、太平桥等11座古桥与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字桥合并。名称:绍兴古桥群。
广宁桥,位于越城区长桥直街,城区古运河上。此桥在在《嘉泰会稽志》有载,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重修。单孔七折边石拱桥。桥身全长57米,拱券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5.65米,矢高3.25米。拱顶石上刻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北首拱券上刻有“万历二年”纪年题记。桥拱脚内侧设纤道,可以上下立体交叉通行。
八字桥向北,不远处就是广宁桥。这一段路,完全走在凝固了的时间里,1970年代中期的绍兴,几乎就是这样的。那是第一次到绍兴。
广宁桥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0°4'55”,东经120°27'7”。









题扇桥,位于越城区蕺山街,城区河道上。宋《嘉泰会稽志》载,晋“王右军为老姥题六角竹扇,人竞买之”,桥因此得名。现桥系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重建,单孔石拱桥,桥身全长18.5米,桥面宽5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从广宁桥继续往北走,锁定题扇桥。走了不短的路程,小巷尽头,题扇桥低调地露头了。但题扇桥的那一端,如预料的一样,有一尊王羲之题扇的塑像。
题扇桥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0°0'31”,东经120°34'57”。
谢公桥,位于越城区北海街道新河弄社区西端的西小河上。此桥在《嘉泰会稽志》有载,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重修。单孔七折边石拱桥,桥长29.56米,桥面宽3.6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7.99米,矢高4.09米。谢公桥结构稳固,整体保存较好。
从题扇桥往西,走过蔡元培故居,再往西,走过吕宅。吕宅西侧,便是谢公桥。
谢公桥边上,最合适的拍摄位置,却是一间公共厕所,真是煞风景。
光相桥,位于越城区北海街道下大路社区,城区西北隅古运河上。此桥在《嘉泰会稽志》有载,说明宋代桥已存在,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重建。系单孔石拱桥,全长29.55米,桥面宽6米,拱券净跨8.28米,矢高4.35米。拱券石分节并列砌筑,拱顶石刻莲花等图案。
从谢公桥沿西小河往北,是光相桥。光相桥紧贴大街,拍摄正面形象很方便。
迎恩桥,位于越城区北海街道灵芝社区,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重修,全长18.45米,桥面宽3.55米,单孔七折边,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8.96米,为绍兴现存跨径最大的七折边拱桥。
从光相桥继续往北,走过大运河绍兴段的国保碑,大街对面是重建的迎恩门。出迎恩门,当时是晕了一下,这迎恩桥在哪里啊?询问附近垂钓者,被告知在那道新砌的墙后面。果然有这么一堵墙,细看才明白,这围墙将迎恩桥圈在里面了。沿河道向北,有一座正建的大桥,到桥上,顺利拍摄了迎恩桥。但迎恩桥的国保碑,被圈在桥的另一端。非常不甘心,走到围墙边,探身将相机绕过围墙,勉强拍到了国保碑。
拜王桥,位于越城区府山街道府山直街南端,城区的城河上。《嘉泰会稽志》有载,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重修,单孔五折边石拱桥,桥长8.8米,桥面宽4.1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5.9米。其五折边拱郑采用榫卯连接,结构紧密,保存完好。
绍兴城内的国七桥,迎恩桥在最北端,拜王桥在最南端。从秋瑾故居到拜王桥,大约不到千米。比较而言,拜王桥很袖珍。
拜王桥国保碑经纬度:北纬29°59'45”,东经120°34'17”。
寻访时间:2016年8月11日,2019年5月9日、6月5日、7月8日、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