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宪旧居

标签:
秦邦宪旧居秦邦宪博古国保无锡 |
分类: 国保速写 |


秦邦宪旧居,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7-1709-5-102,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1916—1921年。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
秦邦宪旧居位于无锡崇安区崇宁路112号。
此宅原属秦邦宪的同族,无锡名流秦琢如,建于清光绪末年,包括东西两路。西路为住宅,有门厅、轿厅、既翕堂和慎得堂等共七进;东路为秦淮海祠遗址,始建于明,祭祀秦观。1916年至1921年秦邦宪随贫困的父母赁居在西路第四进的慎得堂,度过了少年时光。今宅内设有“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
秦邦宪(1907—1946年),先祖秦观,出自无锡望族西关秦氏。幼年家境贫寒,生性沉静,喜读古文,因此又名博古。1931年至1936年间,秦邦宪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与李德、周恩来合称为“最高三人团”。遵义会议后他失去最高统帅地位,但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946年秦邦宪赴重庆参加宪章审议工作,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与王若飞、叶挺、邓发等17人因飞机失事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秦邦宪,博古同志。中共党史,1930年代其中几年,博古是重要人物。红军被围剿而不是反围剿,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博古是党内的最高领导者。李德没有博古的支持,不可能指挥红军。这样就到了遵义会议,中共以张闻天接替秦邦宪,洛甫同志接过了博古同志对全党的领导权。然后,博古还是中共高层的领导人,抗战期间似乎做统战为主。直至1946年,博古遭遇空难。
1949年后,尤其在文革,博古不算正面人物,但也不那么突出,仅仅作为王明路线的组成人员被涉及。等到1978年以后,博古不再是一个负面的存在,固然也要承担责任,但历史地位,得到客观的评价。
秦邦宪旧居,距离阿炳旧居很近,但身份却是天差地别。秦氏家族,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往祖上说,要说到秦观那里,即使到了博古那年份,虽已贫寒但门庭仍然显赫。瞎子阿炳,无业游民,蜗居于火神庙的一间偏房艰难度日。天知道到了2006年,秦邦宪旧居和阿炳故居同时入列国保。真是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寻访时间:2015年7月27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