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爸爸』漫谈学习之数学答题
(2016-06-11 10:09:36)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育观点、学习资源 |
这个暑假,一看,就过去了四分之三了,很多新高一已经陆续开学了,而其他年级也会慢慢地跟着大队伍进入新的征程,真有弹指一挥间的感觉。
上周写了一篇“漫谈学习”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顿时大热,大体内容是关于审题的,我用比较通俗的文字去描述了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比如说,审题是什么,怎么审题,如何更准确的审题?而我打算把这个系列的文章慢慢地更新下去。
一直都和一些高三的家长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也关注了几个初中和高中孩子的学习,其中有的还在查漏补缺,有的在步步深入,有的在学习新知等等,不管是哪种,假期里,只要保持一种相对轻松的学习状态,都是可喜可贺的,也看了很多孩子的作业,于是让我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这篇文章没有图片的解释,相对儿比较空洞,但是我尽可能的用最简单的文字把问题诠释清楚,把该怎么做讲明白!
关于数学答题,首先就是工整问题。
工整不是所谓的一定要把字练成字帖那么好看,数学不是语文,我们写工整答题,是把字写工整,写的稳重一点,是为了给阅卷老师有个好的印象,每个看卷老师都是有读者意识的,你试着想想,当别人给你看一份凌乱,数字都是七上八下的,文字都是连笔的鬼画胡,你会愿意把这道题的解答看完吗?
而如果把话说严重一点,你把题目写的不工整,就是对看卷老师的一种不尊重,人都是相互的,你尊重老师,老师同样尊重你,然后给你高分,否则,你给他第一印象很差,得分自然不高,这些话都是毕业班老师天天强调的重点,也许,你听进去了,也许你听了,但没当回事,都请你好好想想,我的板书怎么样?合格吗?
其次就是板书问题。
板书问题也是我们说所的排版问题,在现在的考试中,都是答题卡作答,试卷给定了你足够的空白区域让你作答,那么,一道答题你要思考如何作答,需要用多大的区域,字需要写多大,在你看完题目之后,是需要有个大概的估计的,这样子以后,你开始答题,一般来说,不把答题卡一分为二个区域来作答,直接就是由上至下,从左至右,然后尽量把排版排好,也就是说,一行数字或者文字不要七上八下,不要过度的倾斜,字的大小均匀即可。
如果不能很好排版的孩子,建议先用数学格子练习,让字尽量保持同一水平线,然后再开始用空白的答题卡进行作答,这样子,你的板书会好看很多。
答题的时候,尽量做到一次就对,不要写到一半,发现自己都错了,然后进行涂改,这是很影响美观的,所以,一直都在强调,下笔就要对的原则。
然后就是得分点意识。
很多孩子在写大题的时候,该写的不写,不该写的写一堆,结果答案还算错了,这样判卷直接是0分处理,这是特别可惜的,也许题目你是有思路的,你也能够做出来的,但是就是因为你不能足够的把握自己哪步该写,哪步该跳,从而导致了如上的悲剧,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做题要有得分点意识,也就是心中有数,哪个步骤是给分的,哪个步骤是多余的,而判断的首要条件就是,你要知道数学的知识点哪些是重要的,题目的考点又是哪些,慢慢地权衡以后,开始作答。
如果实在对得分点把握不到的孩子,一定要买份真题卷,参考真题卷中大题的给分,参考每个步骤的给分,比如说,这个题目是数列求和,你把求和公式列出来并且化简了,便是两分。再比如你把题目的答案算对了,也是两分,初三高三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下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得分点意识,抓准得分点,既能保证你容易的答题得满分,又能让你在难题上多多益善。
最后就是题目中必要的文字说明。
不少的孩子答题中只有数字或者字母,甚至立体几何中没有建系或者求解过程,直接算出答案,这是坚决不给分的,甚至可能连答案分都不会给,而在题目中,式子与式子的过渡中,一定要有基本的文字说明,确保你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猜测的。
在做完答题以后,不要认为自己答案对了就完美了,有时候是很有必要再和参考答案进行比较的,找出自己的不足,吸收答案步骤的精华,这样,才能确保不在答题上失分。
本文用文字描述是显得空洞,可能还不是很好理解的,如果有问题,可以博客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或者QQ上找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