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尖子班”,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标签:
广大教育广州中小学辅导尖子班自由成长家长心语 |
分类: 亲子、家庭教育 |

作者:
甄一
儿子六岁那年暑假,恰逢小学学制“五改六”的第一年。我觉得这样7岁上学未免有些迟了,于是便心切地将儿子直接从幼儿园中班拉过来上一年级了,他成了我班上年龄偏小的三个孩子之一。
儿子上小学之前,一直像大田里的一株植物,以正常的速度自由地生长着的。我没有提前教他读写和算数,真正是一张白纸而来。
入学后,他还不会写阿拉伯数字1到10,把“9”的“豆芽头”歪在了另一边,把“10”写成“01”;我让他数教室后窗栅栏里的一溜花盆,他硬是数不到15。数学老师笑着把儿子的作业本送给我看,我自己也忍俊不禁。到了晚上,他的小手软软地握着铅笔,把拼音字母写得比他自己还幼稚。有时,干脆把铅笔塞到外婆手里:“外婆,你替我写呗!”我清楚地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却硬撑着不肯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与先生始终顶着巨大的压力,没忍心将儿子抛入“奥数热”的洪流,除了给儿子修了一项软笔书法,没有逼他参加之外的任何辅导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子以超过分数线0.5分的成绩赖巴巴地考上了实验中学。说实在的,得到成绩单的时候,我和先生已经是千恩万谢了。
我希望进入中学以后,儿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于是提前拜托熟人帮儿子挑一个好班。其实,我所理解的“好班”的标准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更科学、更前卫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更人文、更上心一些,能在成绩之外更多关注内在心灵的成长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开学之后,儿子被分在了全校公认的最好班级:实验中学里的实验班,实验班里的顶尖班。
当时,我心有隐忧,怕儿子起点低,跟不上班。但转念一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个优秀的环境对儿子或许会是一种极好的促进呢。于是就放心地带着儿子报到入班了。
儿子从来是个阳光的乐天分子,每天看漫画,读报纸,又跑又跳,走路都哼哼唧唧唱着歌。但入学之后,儿子慢慢沉默了,各种消磨在个人爱好上的时间明显压缩了,埋头写作业的时间变得多起来,离从前那个猴子一样机灵活脱的男孩子越来越远了。我觉得有点怪怪的,窃以为男孩子读了初中都会变得“深沉”一些。到了期中考试前一天,儿子突然高烧了,我连连安慰:“不要紧,幸好不是大考!”考试的几天里,儿子走路都晃晃悠悠的,但考试成绩比入学成绩还是前进了一大步。我却笑不出来。
一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完了,期末考试又要到了。儿子瘦了好多。考试那天早晨,我精心准备了早餐。可是儿子吃过早饭,刚离开餐桌就冲进卫生间全吐了出来。我慌了,忙去摸摸儿子的脑门儿,好烫啊!——又发烧了!我说咱不去考试了,都这样了,还是留在家里休息吧。儿子不肯,坚持要去参加。探身出门,目送儿子瘦瘦长长的身影晃晃荡荡消失在楼道的拐弯处,内心禁不住直往下坠。
一个学期过去了,儿子的成绩居然已是年级中游了,但他仍然是班级的尾巴。凭着儿子过往的自由生活与入学成绩,其实我们打深心里没有过高的期待,仅仅希望他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已。我们一再地制造轻松氛围与儿子聊天,企图给他减压,但都没能成功。第二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儿子照例又病了。我至今无法科学地解释这情状,但我深知这实在不能再归为巧合了。我强作的镇定和自我安慰终于彻底崩溃了。
儿子愈发沉默了。我知道我必须和儿子一起直面问题了。一天晚上,十点都过了,儿子还在默默做习题。我来到儿子身边,轻轻摘下他的笔,合上他的书。说,睡吧,太晚了。儿子急忙抢过书,边又径自翻开,边说:“不行!妈妈,你不知道,我每天坐在教室里看1页书,感觉他们早已哗哗看过20页了。我怎么努力都赶不上他们……”儿子的话像锤子,字字皆是落于我心的闷闷重击。刹那间喉头一紧,鼻子一酸,哽咽了。我忽然意识到,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多么紧张的心情里和沉重的压力下。相对于他的自身条件,我为他挑选的环境实在太好了,甚至是太强了。这无异置之于湍流,使他承受着强烈的冲击,无法找到并立足属于自己的那一小片有风有云有阳光的快乐天地,而显得如此无力又无助。
那一刻,无比心疼。
我强行合上儿子的书,果断地说:“儿子,睡觉!追不上咱就不追。你还像从前那样,自己愿怎么学就怎么学,妈妈一定不怪你。”儿子瞬间抹泪了。
初二开学那天,九月的阳光依然傲烈,我拥挤在熙熙攘攘的家长里,在实验中学的教学楼和办公楼之间穿梭奔走,帮儿子办理转班手续!——我铁了心,毅然将儿子从那个“尖子班”里调出来,转入了一个成绩平平的普通班。很多送孩子入学的熟人和朋友,都像看外星人那样用惊诧的眼光看着我。一位关系亲近的朋友干脆将捏着转班手续的我,从人群里拽出来,作痛心疾首状:“你疯了吧?脑子进水啦?你知不知道,多少人求爹爹拜奶奶都进不了那个班的……”不不。我什么都听不进去了。每每想起儿子的发烧生病的样子,想起儿子那天晚上的话,我便什么都顾不得了。我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快乐的儿子!如果没有快乐,所谓的“优秀”又有多少意义?我毫不怀疑,朋友可以瞬间摆出足够多的名家名言和“环境影响论”有力地驳倒我,但我更加深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案例,教育孩子从来没有现成的理论、固定的程式可供直接“拿来”,所有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无不来自对孩子内在情感需求的密切关注和对孩子客观现状的正确认识与理性分析。
儿子终于恢复了“普通学生”的身份,重又回到了植物的生长状态。球场上,有了儿子奔跑腾挪的洒脱;夕阳里,有了儿子饭后散步的身影;书桌前,又可以听到他看漫画发出的开心笑声;餐桌上,又可以听到他与老爸谈论时事、武器、名车名表……他在适合自己的环境里,快乐成长,自由舒展,慢慢优秀。
初中毕业后,儿子以中等的成绩地进入高中,三年之后,顺利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如今,儿子已经成为一位年轻优秀的国家公务人员了。
从那时起,儿子的成长历程告诉我:对孩子而言,适宜的环境,才是最好的环境。
而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颗善于等待的心。
·
·
·
·
·
·
·
广大教育
广州一对一精英式学习辅导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
QQ:134346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