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为什么一定只能是奥数?

(2011-01-10 22:40:11)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观点、学习资源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会被比较,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总会有无数的竞争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毫不畏惧竞争,但我们害怕竞争的不公平性,比竞争的不公平性更让我们恐惧的是“竞争的内容”。

   我在慕尼黑学习时的一门课“Gift education”天才教育。教授在天才教育领域中非常有名,还记得第一次课,他发给我们每个人一张纸,让我们写下对于“天才”的认识。我提笔就来,写上“数学、乐器”。从这个回答中不难看出作为亚洲人的天才观几乎等同于数学。教授看了所有人的回答,笑了,原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衬托下,“天才”也显示出了那么多的不一样的定义。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我开始重新认识“天才”。我才知道自己原来对于“天才”的认识是如此的狭隘和不具备宽容性。

   天才的定义不仅包括数学,还包括了更多内涵,比如说思考力、想象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创造力等等。突然,那一刻我的世界被打开了。

   然后,中国人的天才情节从生活中就可见一斑。从小,我们都喜欢“聪明”的孩子,我们在表扬别人或者接受表扬的时候经常都是以这样开头的“你们家孩子真聪明。”而我们通常把这个“聪明”和数学等理科画上等号。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那么多不是理科天才的天才将要怎么才能被发现呢?他们的人生是不是会定义为“笨小孩”而从此失去很多的机会呢?

    正是因为我们对于“天才”的狭隘理解,导致在数学这把尺子上洒满了多少家庭的痛苦挣扎?

    学校挑选好的学生,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仅用“奥数”或者“英语”为标准?在看看满城尽是奥数班的现象足以让每个人感叹教育的可悲。更别说大多数孩子的奥数都是“背”出来的,而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孩子没错,父母没错,那么谁要对这个现象负责呢?

   国外的学校也挑选学生,但是绝对不仅仅依靠某一个科目、某一种考试来衡量学生的程度。很多国外的大学当申请者的学科成绩在85分以上的时候,基本上85和95分对于学校来说就是一样了,而学校会更看重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我为很多上濒的孩子完成过很多国外知名中学、大学的推荐信,也填写过很多表格。这些知名学府更关注的学生的思考能力、社交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反观国内,我们重视的数学和一些理科,甚至还有英语。但是,语文呢?还有对于人类的发展更有价值的历史、地理等社会学科呢?这些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

    奥数可以成为学校挑选学生的标准,但绝对不应该是唯一标准。我多么希望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才华,他们的各种才华可以被认可。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思考力,请注意,这里的思考力不是指数学的思考力,而是指一种大思考力,一种能够融会贯通的思考力。为什么我们不去看看孩子们的分析能力,对于社会现象、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因为这样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会有更多的暗箱操作。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社会缺乏信任。我也相信,一旦有这样的没有统一标准的衡量出现,肯定会出现不良操作。但是,至少这样的衡量是一种信号,一种更宽容的信号。这个世界上往往真正有巨大价值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标准,也没有办法用一把尺子衡量的。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发现一个想法时候的兴奋,看到他们的每一次优秀的作品,分享到他们每一个有创造力的想法,我的另一个脑子就一直极度愤愤不平,为什么就没有更多的人能够认可他们的优秀呢?

比这个更担忧的是,这样的唯一标准让多少人才从我们狭隘的“天才观”中溜走。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人,那么国家的发展也取决于人。而教育是一个国家人才发展的储备库,什么样的人就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国家。

   时至今日,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数学家,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家、哲学家。

   请问,让我们民族能够闪光,让我们民族文化能够发展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哪里?

   孔子、老子、庄子,你们期待吗?

   作为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你,期待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