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家长不要做学校“帮凶”

(2011-01-10 22:34:3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观点、学习资源

伴着飘洒的瑞雪,又一个寒假向我们走来,很多学校的补课班,也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上至国家教育部下到地方教育局,都明令假期不准补课,即使教育行政部门允许补课,这个决定也是错误的,按理学校也可拒绝执行,何况还禁止呢?

可是学校总有自己的办法,被言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东子为此曾做过调查,约有半数的家长不赞成补课,但最终95%以上的孩子都参加了补课,为什么?其一还有一半家长认为,凡是学校作出的决定就都是对的,是为孩子好,而反对的一半无力抗争也只好妥协,胳膊扭不过大腿嘛,结果盼了一学期的可怜孩子们,无奈的再次背起沉重的书包走进学堂……

孩子愿意补课吗? 99%以上的孩子回答:“NO”!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都是围着学校转,他们的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补充,甚至是“帮凶”。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早早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了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考大学;“学习”就是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放学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考试的时候考得一个优秀的成绩……

于是乎,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进行着教鞭指挥下的学习,而且目标单一:考大学;内容单一:考试范围内的课本知识;方式单一:死记硬背、勤学苦练……

走在校园里听孩子们背书的声音,无论什么内容都是众人同声,一个味道,教鞭指挥之下怎能不如此整齐划一呢?再读读孩子们的作文,做好事、后悔事、开心事,事事都如一个人做的,就连感慨都是一个强调,扶老奶奶过马路,从我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写,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孩子们“淘汰”……

这种流水线式的统一模式的教育,加之某些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知道扼杀孩子多少活泼的天性、鲜活的个性、灵异的思维……

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无论是接听心理咨询热线,还是拆阅读者来信,亦或是做演讲报告,总能听到孩子们沉重的倾诉和幽怨的叹息。

一个“少年老成”的孩子,带着一脸的不耐地对我抱怨:活着真没劲,不能开心地玩,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活着仿佛只是学习、考试……

这样的叹息从天真的孩子嘴里发出来,让人听了心碎。为什么本该快乐的童年却被这样的叹息笼罩着呢?根源只有一个:沉重的学业压力。

尽管“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出多年,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喊着“为孩子减负”,可是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依旧一日重于一日。因为考试制度没有变,分数依旧是学生和老师的命根。

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成败的最主要尺度,孩子12年的中小学教育,衡量其成功的惟一标准就是看能否考出高分,能否考上一类重点大学;成绩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对教师的考核和升学率、学生平均分挂勾,哪个老师教育的学生考了高分,考上了重点,哪个老师就是教学能手就是先进模范。

所以,为考试而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宗旨。于是,应试教育越来越成为残酷摧毁人的灵性的教育体制。孩子进了学校,就成了学习机器,与生俱来的灵性被强迫压制了,天才的创造力也被野蛮剥夺了。

而有的家长自己没有辨别是非能力,一切都听学校和老师的,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味顺从学校。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这些家长做了学校的“帮凶”。

家长勤学多思才能科学教子,才能不做学校的帮凶,才能给孩子减压,孩子才能快乐成长成才。当然,学校的大多数决定还是正确的,我们还是要给予很好地配合的,家校互动,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前提是,这个决定一定要是科学的正确的。

另外,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你做出的任何决定之前,都必须充分考虑当事人——学生(孩子)的感受。所以,校长、家长当思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