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云天
我拿到期中试卷之后,都没有在博客上依次点评各科试卷,尽管我没有公开关于试卷分析的讲座信息,可是教室里还是挤满了家长。可见,尽管期中考试分量不是很足,还是得到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重视。比起期中考试,我觉得期末考试分量很重的,甚至不低于明年的一模考试。特别是对填报志愿来说,是很好的参考。具体分析如下:
1.期末考试涵盖主干知识多,同时又是在第一轮复习尾声举行的考试。
海淀区期末考试时间应该是在1月17号,从往年考试来看,期末考试难度是四次考试中最难的一次,主要原因是涵盖的主干知识多,并且这些主干知识都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例如数学学科的解析几何问题,这块知识对许多同学都是难点,甚至对一些学生来说是知识的盲点。加上最后压轴题的大函数问题,所以造成很多学生考试时间分配不合理,考试压力变大,结果成绩不理想。其它的学科也是如此,总体上难度比期中加大,知识点变多。
按照理论上,第一轮复习在三月上旬结束,就是在这一轮复习中,打好基础,明确绝大部分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并在实际训练中有所体现。第二轮复习就是横向和纵向的串联知识,与考试信息、考试的命题思想等方面结合,以专题的形式复习。所以说期末考试是对学生第一轮复习效果的一次重要检验。
2.排名的参考意义变大。
首先,推迟到节后的自主招生考试影响期末考试排名。
2010年期末之前几天,很多学生都刚参加完自主招生面试,一些学生觉得自己肯定能拿到加分了,一是出于疲惫,二是出于自己已经拿到加分,就对期末考试不重视。甚至有的学生缺考,导致一些没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成绩排名相当靠前,很多学生误认为自己的成绩大幅度提高,信心高度膨胀,很难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结果到填报志愿的时候,一些学生依然参照期末排名填报,忽略了一模和二模没有考好的问题。总是觉得自己存在很大希望,因为毕竟期末考试“辉煌过”,自己在高考中还是有潜力的。结果是在2010年高考,很多期末考试“偶尔辉煌”的学生,高考一败涂地。
而2011届自主招生考试放到节后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全力以赴的对待期末考试的,所以说这样能更好确定自己在区里的位次,这个位次是裸分排名,是很好的一个参照标准,特别是以后没有拿到自主加分的学生,还有那些没有其它加分项目的学生,都是一次很好的参照。
其次,西城等一些区,举行统考,特别是在玄武和崇文被合并之后举行的第一次统考。
我觉得东城和西城两个区现如按照以往的数据来确定学生填报哪个志愿,肯定不合理的,没有以往的数据作为参考,那么在期末排名出来之后,肯定有更多的“版本”确定学生全市的排名,我始终坚定,一定要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例如把海淀卷和西城卷作为对比,换算,这样应该更合理一些,毕竟不能试卷难度不一样,按照一样的分数确定排名。不管怎样,学生还是应该慎重对待这次考试。
3.期末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可以在寒假中完善。
“丢一个期末,捡一个寒假。”这很科学的,不管期末考试成绩怎样,你都可以在寒假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期末考试中暴露的问题,直接决定着你寒假的学习计划,例如说在期末考试中,很多学生题目会做,就是时间不充足,那么你在寒假的学习计划中,就相应的注重速度训练,如果说期末考试中你某块知识存在盲点,那么你可以集中自己的资源来查漏补缺。因此说,期末是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体现,又给你的下一步学习规划提供方向。
此外,尽管这次考试很重要,我觉得每个学生都不能带着很大压力去复习、考试,期中考试之前,一些学生可以说是相当的“慎重”,结果成绩不理想,因为我在每一次考试后我都说:考试只是完善自己,而不是用来证明自己。所以说每个学生没有必要提前拿出很多时间来备考,在平时复习中尽量注意些就行了,高效的利用时间,科学的规划自己的学习,按部就班,不要因为期末考试而打乱了整个的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