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5)

(2010-08-27 00:49:29)
标签:

广大教育

一对一

外教英语

辅导培训

语文

高三

高考

复习

测试

试题

心理

分类: 高中教育

 

荆楚草儒工作室

(10年陕西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10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B.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译文: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译文: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10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及属稿                  属: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具: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商人

 

    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3分)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立许字以女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    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⑥拯一人者与一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分)   译: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4分)译:        

    答案: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所以选择B项。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一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二是对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扣住“美好德行”来选,或是张冠李戴把⑥当成周维城的事迹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理解不透彻,并且不能找出解题的敏感信息点。

 

    答案;A

 

    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误区警示: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再就是翻译的辞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参考答案:(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广大教育——精英式中小学学科辅导中心】
100%省一级重点学校专职骨干教师任教;

100%金牌外教英语口语;

100%个性化VIP小班设置。

100%教育界资深人士管理。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

QQ:1343466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