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在高中起点之学习篇

(2010-08-24 01:52:48)
标签:

教育

 

赢在高中起点之学习篇

赢在高中起点之学习篇

——今天晚上的对全体学生报告节选

   晚上,年级安排我向全体学生作一次新生入学心理方面的讲座,我虽然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但也只是略懂皮毛,不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很难运用准确的心理知识,因此只是选取了比较现实的几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现将关于学习的一部分文字节选如下——

   面对学习,自觉自律,讲究方法,刻苦用功!

    高中的节奏和课业与初中有很大不同,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中学生来说,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

    高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理论性增强、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加、系统性增强。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则是以理解和应用为主。

    其次,学习的形式也由教师的教会变为教学,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为主动。初中的时候老师讲的和考的是一致的,讲什么,考什么,讲多少,考多少;而在高中,老师在课上讲了百分之三十,考试却要考百分之百,那百分之七十哪里来,就需要大家课下自己通过复习和练习拓展学来。这样学习的难度势必增大,初中的时候我们经常见到数理化的满分或接近满分的高分,在高中满分很少见到了,这也能说明高中学习难度的增大。

    在这种形势之下,依旧渴望完全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依旧仅仅满足于认真听课和认真完成作业,就显得很不够了。你需要学会在自习时间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尽快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不能迷失在大量的自习时间里,觉得完成了作业就无所事事,那你就离落后不远了。

    在这样的时刻到来之前,我希望大家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个学习上刻苦努力的准备。这看似是一个没有必要重复的老话,但是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重新强调。因为有很多学生认为高一就像是当初的初一,高三也会像当初的初三。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错误。高一是初三的延续,不是初一的重复,你的高一要比中考前的学习更紧张更辛苦。那种“初一新鲜初二玩,初三拼命学一年”的做法在高中彻底不灵了。怕吃苦莫入此门,寻清闲另觅他处吧。那种“我聪明,不用太努力就能学好”想法成了最傻的想法,我奉劝那些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早一点努力起来,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另一个是自主学习的准备。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预习,学会听课记笔记,学会复习,学会向老师问问题,等等。

    三是多和老师交流,尽快让老师来了解你,不要总等着老师来找你。让老师熟悉你的特点,能及时指出你学习上的问题,少走弯路。谁能最快地让老师了解你,谁就抢占了优质的教师资源,也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有了这三个方面的准备,我想你会有一个好的过渡的,当然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还要你不断的思考和改进。

    我们年级的老师有一句名言:“学习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谁能够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条理简单,谁能把自己的情绪变得专一单纯,谁就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想所谓“简单”就是三句话:“用心做好自己的事,热心帮帮别人的事,不去操心老天爷的事。仔细想一想,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老天爷的事,处理好这些事情之间的关系,你就也能把自己变得简单来,也能收获学习的快乐。

   (时间关系,仅能就表面的事情谈一谈,各位多多指教!)

 

   上午,昨天考试前四百名学生名单公布,入选学生参加竞赛生选拔考试。学生和老师一起经历这样众里“己”千百度的煎熬。

 赢在高中起点之学习篇  赢在高中起点之学习篇

     其余学生参观校史展。爱上一所学校从深入了解一所学校开始,这了解当然包括学校的历史。这是很好的自我激发的机会,在保送生和状元榜前驻足的学生很多,那眼睛里有羡慕,有钦佩,我想也一定有一颗种子种在心里,祝愿他们的种子能在三年后美丽绽放,希望以后的学生也能在这展览里看到他们的照片。祝福他们!


赢在高中起点之学习篇   赢在高中起点之学习篇

                              广大教育:精英式辅导中心

                              电    话:020-38802362,13316222489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北路380号1204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