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湖北省八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2010-05-22 17:47:14)
标签:
转载 |
湖北省八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A.hāo/gāo
C.qiǎo
2.答案A。B项“激”为“急”,C项“声”为“生”,D项“致”为“至”
3.答案D,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
4.答 案C。A项“便会自动生成”前加“系统”,成分残缺。B项动宾搭配不当,“发生”改“出现泡沫和重蹈”。D项中途易辙,删除“国家”。
5.答案B。A项句末问号改句号。C项“风力”“水力”后顿号改逗号。D括号为句外括号,故在句号后面。
6.答案D。扩大范围,原文是“温室气体”
7.答案C。是低碳经济提出后发展国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8.答案B。A范围扩大,“许多沿海国家”应为“沿海小岛屿国家”。C已然代替或然,原文为“可能”。D“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只是条件之一。
9.答案A。B缩小范围,文中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C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及太阳能占主导地位,化石能源还会出现在人们的能源结构中,但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不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D片面化,原文是“一般地说”。
10.答案C。迤逦:连续不断地。
11.答案D,①是老画工对隐士画艺的赞扬,②是老画工对隐士的画艺的佩服。A项①形容隐士学画刻苦,②写老画工对隐士画的“前驱”不能理解;B项①是杜甫形容吴道子的画的,②表现隐士的谦虚;C项①是老画工绘画的理念,②毕少董对韩愈的文章的评价。
12.答案B。故意曲解。“画工弗敢当”,不是老画工因为自己画艺不高,害怕画不好。后文也有隐士对他的评价,“尔艺与其他工不同”。
13.文言翻译:(1)在前面引路的人地位低下,骨骼相貌应当瞪着眼怒张着胡须。(得分点“前驱““贱”“嗔目怒髯”各1分,共3分)
(2)虽然你的技艺与其他画工不同,(但)总之你只能画人间罢了。(“虽”“要之”“作”各1分,共3分)
(3)大概力量用尽却感到没有用尽,文章写完了意思却不贫乏(即言犹尽而意无穷),到了巧夺天工惊鬼神的地步,文章的气势还不能够停下来。(得分点“穷”“困”“破”“已”各1分, “破”解释为使动也算正确,共4分。)
参考译文:
毕少董说,在开国初期修建老子庙的时候,庙里有吴道子所画的壁画,(画的)就是杜甫诗中所说的“冠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的情形。官府拿那壁画拍卖。有一个隐士,也是画画的高手,用三百千钱买下了壁画。于是闭门三年(临摹这块壁画),然后就用车子装着壁画沉入洛河。(后来)老子庙也修建完工,庙里的墙壁应该第二次画上壁画。郡里邀请隐士作画,隐士没有推辞。
有一个老画工通过拉拢关系、向上巴结来画画的。众人讨论谁应该画东边的墙壁,隐士把东壁让给老画工画,老画工不敢接受。谦让再三,隐士就凑近东边的墙壁开始画天地。隐士刚刚画完在前面引路的两个人,老画工就来到东壁旁看隐士画画,没有说一句话就离开了。老画工也画在前面引路的两个人,隐士前去观看后,也不说一句就离开了。于是各人神闲意定,不拘形迹(解衣: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为溉园。”盘礴:箕踞。伸开两腿坐。宋·苏轼《<和饮酒>序》:“在扬州时,饮酒过午輒罢,客去,解衣盘礴终日,欢不足,而适有餘。”宋·苏轼《书朱象先画后》:“今朱君无求於世,虽王公贵人其何道使之,遇其解衣盘礴,虽余亦得攫攘其旁也。” 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不再相互观看。
等到画好了后,老画工前来观看,他在起初表现出不赞许的神色,渐渐地看到了其他的,连续不断地感叹击节称好。等到看到车中的一个人的时候,老画工惭愧惊骇地下拜说:“先生的才能不可匹敌,我从这以后烧掉画具,不敢再谈画画的事儿了。”有人问他,他说:“在前面引路的人地位低下,骨骼相貌应当瞪着眼怒张着胡须,可以和赶马车的人相比。近侍清高尊贵,骨骼相貌清奇高大秀丽,可以和台阁大臣相比。至于车中的人,就是帝王,骨骼相貌应该是像龙一样的姿容和像太阳一样的外表,可以和至高无上的人相比。现在先生的在前面引路的人,竟然画得清奇高大秀丽,我私下认为地位卑下的人都像这样,那么怎么能够画好近侍呢?近侍继而可以勉强画出,那么有怎么去画车中的人呢?如果(画的)贵贱的神态全都相同,那么不值得把这作为壁画了。现在看先生所画的,在前面引路的人是我的近侍。所画的近侍是我车中的帝王。等到我看到(先生所画的)车中的人,他的神态气宇骨骼相貌大都是我平生不曾见到的人,古代的图画中也不曾见过他们。这就是我惭愧惊骇的原因。”隐士说:“这是画的世间的人。你所画的瞪着眼睛,怒张胡须,那是人间的人罢了。人间的人就面容眼神气色神态都是尘俗的。虽然你的技艺与其他画工不同,(但)总之你只能画人间罢了。”老画工前去毁掉了自己画的壁画,拿出家里的钱赔偿,请隐士完成画壁画的事情。
少董评论说:“我评价隐士画壁画,就像韩退之写《海神祠记》一样,文章开头就说大海作为环境,对于人间来说是非常大的了。假如其他的人也能这么写,那么后来就一定没有能够继续写下去的人了。韩退之的文章积累千言所说的繁多而没有多余的,大概力量用尽却感到没有用尽,文章写完了意思却不贫乏,到了巧夺天工惊鬼神的地步,文章的气势还不能够停下来。世上写文章,谁能做到像这样?所以对评论隐士的画也是这样。
14.(1)运用比喻、拟人,写细小的雪子撒落在台阶,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寒冷的北风中,雪子穿进屋帘。雪子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答对雪景的喜爱之情也算对)(修辞手法1分、内容2分、情感1分,共4分)
(2)①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②对雪景的喜爱。③安贫守己的怡然自得。④对风雅之士的调侃。(答一个要点1分,答两点2分,共4分,答三点即可给满分)
15.(1)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②舸舰弥津
16.①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②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能天人合一。③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④人非万物之灵,人要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答一点1分,两点3分,答3点即可给6分)
17.作者写到小河,衬托二郎山环境的优美,为后文进一步描写红叶作铺垫。作者写到小鹿,突出树木花草的清香,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衬托”“铺垫”“突出”“表 现”等各1分,共4分)
18.“灰”是指山风刮起后,作者对红叶的命运的担忧和忧郁。“红”是指意识到躺了一山的落叶完成的是生命的仪式的交接,作者心中的坦然和释然。(能答出“担忧和忧郁”到“坦然和释然”的感情变化过程即可得分,共4分)
19.(1)②段的钟声是红螺寺里传出的钟声,是实写;⑧段的钟声是作者的幻觉,是虚写。(2分)
(2)②段的钟声是以实写实,主要是衬托京郊的静默和红叶飘落过程中的庄严的场面,⑧段的钟声是以虚写虚,借梦中的幻觉虚写红叶在山风中的飘落过程。(2分)
20.史铁生挣扎在残废的绝境,但他用笔作为抗争的拐杖,历经坎坷,终于走出了死亡的诱惑;马丁•路德•金挣扎在黑暗的深海,但他用演讲作为抗争的武器,饱受磨难,终于迎来了自由平等的天空。(形式、内容各2分,共4分)
21.答案示例:任何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任何改革都有一个摸索的过程,给改革者一个宽容和呵护的环境,那么改革会少走许多弯路。
改革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恐惧失误而不求改革,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因循守旧,这才是对大多数人最大的不公。
改革不是穿新鞋走旧路,如果还是以分数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那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因此,我劝校长重抖擞,不拘一格荐人才。(观点2分,理由2分,共4分)
22.答案示例:
①脚印串串,播撒欢乐和友谊的种子;爱心片片,撑起和谐与幸福的天空
②一颗心代表纯朴真诚的微笑,迎接八方宾客;一双脚象征友善出色的行动,服务各洲朋友。(形式2分,内容2分,共4分)
23.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
一等 (25-21分) |
二等 (20-16分) |
三等 (15-11分) |
四等 (10-0分) |
|
基础等级 |
内容25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表达25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基本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
大体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不通,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
|
10--9分 |
8---7分 |
6---4分 |
3---0分 |
|
发展等级 |
特征10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略显创意 |
个别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