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魂牵梦绕的北京古刹西山大觉寺---京城翎管王

标签:
大觉寺翎管古刹f4北京西 |
分类: 居京琐记 |
让我魂牵梦绕的北京古刹西山大觉寺---京城翎管王
40多年前,作为北京101中学的学生,我和同学们到北京西北郊的一个山脚下的村子参加"学农"劳动,收割水稻.这时有一位同学悄悄告诉我:"旁边山上有一座古寺".午休时,我们来到了古寺的门口.当时,大门紧闭.一位路过的老农告诉我们,古寺封门不让进了.
我问老农:"古寺里面大吗?",
老农说:"大着咧,当年办过北京林业大学."
我又问老农:"古寺叫甚么名字?"
老农说:"大觉寺."
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我顺着古寺的大门缝往里看,隐约见到一座小桥和一棵参天古树.
我想,等大觉寺开放了,一定来看看.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42年.
今年,我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地点就在大觉寺.
终于,我走进了让我魂牵梦绕42年的北京西山大觉寺!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北京颐和园有车可直达大觉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善人邓从贵出资修庙。并刻《大藏经》,始称清水院。
金代成为皇家行宫,金章宗时成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
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并改名大觉寺。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大修。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大修。明末,寺庙被毁。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雍亲王对大觉寺进行了修建,增建四宜堂、领要亭等。完工后,推荐迦陵性音出任大觉寺住持。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并赐建迦陵舍利塔。渐成现有格局。
1930年代,山门遭雷击,被毁。
解放初期,寺院荒芜,部分殿宇圮毁。
1952年,北京林业学院在此筹建,并以此为临时校舍。
1972年,北京智化寺三世佛移到大觉寺。
1979年8月,大觉寺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大觉寺移交给北京市文物局。
1992年4月10日,正式开放。
2003年11月,修缮了无量寿佛殿背面的南海观音大型悬塑,并复原了包括四大天王,韦驮在内的24尊佛像。
2006年5月25日,大觉寺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寺庙坐西朝东,殿宇依山而建,自东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等四进院落组成。此外还有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龙王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佛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碑,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贵文物。
大觉寺环境优雅,群山环抱,寺前平畴沃野,景界开阔,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一股清泉从寺后石隙注入,绕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时不竭,院内有乾隆年间从四川移来的玉兰树,花繁瓣大,色洁香浓,树龄300年上下,堪为京城玉兰之最。还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银杏树,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围,浓荫可蔽半个院落,据说已傲立千年之久。
大觉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此外,还有大量的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古树。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
这是我42年前从古寺山门缝里看到的景色,恍如昨日.大觉寺内共有古树160株
寺院建筑寺院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体现了辽国时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寺依山势而建,主要由中路寺庙建筑,南路行宫和北路僧房所组成,总占地6000平方米。中路自山门向上到龙王堂分别建有山门,碑亭,放生池/桥,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南路有四宜堂,憩云轩;北路有方丈院,玉兰院。寺院后部,也是最高处有寺庙园林,包括迦陵和尚塔,灵泉池,龙王堂和领要亭等。寺院西北李子峪有清泉,汇入灵泉池,并从灵泉池分两路出发流经整个寺院,最后汇集于天王殿前的放生池。中路大觉寺的山门为一三间歇山式建筑,下面是砖石结构,开拱门一,上有匾额“敕建大觉禅寺”,上面是木结构的斗拱和屋顶。
山门左右有撇子墙。进了山门,对着第一殿,天王殿,院子很大,从东到西分别是左右碑亭各一,西面是公德池,又称放生池,公德桥,在向西是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因内有弥勒佛,所以又称弥勒殿。天王殿正中是弥勒佛雕像,殿两侧是四大天王雕像。穿过天王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供的是三世佛,大觉寺现在的三世佛像是1972年从智化寺移来的。大雄宝殿北是无量寿佛殿。
大悲堂,又称大悲坛,位于中路建筑北端,悬有大匾“最上法门”,其北面坡上有迦陵舍利塔,灵泉池,和龙王堂。现在里面的佛像已不存在,在这里进行《大觉寺历史沿革展览》。南路四宜堂,俗称南玉兰院,位于寺院的南路,修建于康熙年间,是雍正皇帝以自己斋号命名建筑。四宜堂北是乾隆皇帝题名的憩云轩。北路大觉寺的北院为僧人居住,有方丈前院、方丈后院、北玉兰院等建筑。
后院龙王堂位于全寺最高处,是一座两层建筑,在龙王堂前有一水池,称为灵泉。龙王堂的建筑是新修复的。领要亭位于寺院的西南角坡上,是一六角攒尖顶的亭子,名字来自“山寺之趣此领要,付与山僧阅小年”诗,据说是乾隆或雍正所做,旁边还有一石,上刻有乾隆于丙戌年的一首题诗。春天清明前后去大觉寺,寺中百年玉兰开花,这是北京地区有名的古玉兰,观之不易。秋天去,寺内那株古银杏,黄叶铺天盖地,别有一韵。
无量寿佛殿上悬有“动静等观”的匾,是乾隆御笔。殿内正中供奉着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坐像,左右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立像,无量寿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背面供奉着南海观音,又称海岛观音。无量寿殿前左右各有一块碑,南面一块是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所建,刻有《御制重修大觉寺碑》。北面一块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为明孝宗所建,刻有《大明敕谕》,记载了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奉周太后之命重修大觉寺的历史,又称为大明敕谕碑。
院内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银杏树,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围,浓荫可蔽半个院落,据说已傲立千年之久
1997年,在大觉寺院中成立了明慧茶院,在大觉寺的在憩云轩、四宜堂和院内南北厢房和耳房中设茶室,戒堂改建为绍兴菜馆,僧房改为客房,还有豪华套房。此外,寺内还改建了会议室和其他娱乐设施,院内的空地上也摆了很多明慧茶院的躺椅和茶桌。此后茶香就和花香,古树一起成为大觉寺的一个特色。
京城白玉兰树之最。1997年,在大觉寺中成立了明慧茶院,在大觉寺的在憩云轩、四宜堂和院内南北厢房和耳房中设茶室
迦陵舍利塔又称迦陵和尚塔、大觉寺塔,是清代雍正年间寺内住持迦陵禅师的墓塔,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迦陵舍利塔矗立在大悲堂北侧全寺的最高点,高12米,是覆钵式塔,与北海永安寺白塔的形制相仿。迦陵舍利塔塔基是两层须弥座,下面的八角须弥座刻有仰莲和伏莲纹样,在八个面中心和四周都镶嵌有砖雕,转角处的角柱上有连珠、如意等纹样,其上的圆形须弥座上刻有仰莲和伏莲,束腰处有花草图案。须弥座之上是三层叠涩金刚圈,在上是塔肚,塔肚正面开有壶门,壶门下方有一个由连珠纹装饰的座,壶门周围装饰有火焰纹样,假门上还有石刻的窗棂。塔肚上是十三层相轮,没有基座,相轮上是由伞盖和宝珠组成的塔刹,伞盖上刻有流云纹和佛字,并挂有铜铎。刹顶的宝珠上有蕉叶纹装饰。在白塔的左右,有一棵松树和柏树,松柏的枝条向白塔伸出,似将白塔抱住,因此称为松柏抱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