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和近代女子对丈夫的十个雅称---京城翎管王

(2012-10-13 05:17:06)
标签:

京城

宋体

黑体

称呼

礼记·曲礼上

分类: 读书笔记

古代和近代女子对丈夫的十个雅称---京城翎管王

古代和近代女子对丈夫的十个雅称---京城翎管王

 

【部分内容据百度: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33702431&owner=253679624  作者:张炜

 

现代一些女人称自己的丈夫为“老公”,其实“老公”一词是古人用来称呼太监的,这样的称呼实在是可笑;既已约定成俗也就听之任之。考其历史渊源,此称谓略显无知和粗俗。

且看古时和近代女子是如何称呼自己的丈夫的,不仅好听,而且意含高雅。

一、良人  古诗有云:“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古时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这种不加区别的称呼虽说给夫妻间带来很多不便,但从此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是比较平等的。

二、郎  为了避免“良人”称呼的不便,后来人们便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字,代表了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商隐(字: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郎,多亲切的称呼阿!

三、郎君  用“郎”称呼丈夫单音节词有点太甜腻,于是后来人们就在“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成了“郎君”,听过一首歌叫《杜十娘》:“郎君啊,你是不是饿的慌?”。郎君,是妻子对丈夫的雅称。

四、官人  时至宋代,宫廷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郎称为“新郎官”。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官当然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孩子了。

五、老爷  大户人家对老辈的尊称。这样的称呼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六、外人  “内人”一词大家都很熟悉,丈夫介绍妻子时称其为“内人”,那妻子称丈夫“外人”也是合理的了。“外人”一词最早也是出现在宋代

七、相公  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你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印象深刻,这也不难看出这个称呼在古时是很流行的。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

八、先生  近代以来,也有称“丈夫”为先生的。《辞海》解释为:《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替“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使用,也在国内历史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中通行,她们常说:“我们家先生”如何如何

 

九、爱人

现代人常用爱人来称谓自己的配偶,这一称呼来于英国。位于苏格兰达姆弗利的斯威特哈特寺院使英语单词“SweetHeart”含有了“爱人”之意。斯威特哈特寺院是由1296年去世的巴纳德城堡领主约翰·巴里奥尔之妻德鲍吉拉夫人修建的。德鲍吉拉夫人与丈夫二人一生恩爱,丈夫死后,她将丈夫的尸体安葬,但将丈夫的心脏熏香后装在了象牙盒里随身携带,常常谓之曰:“我最可爱的心,不会说话的伙伴。”就这样佩带了一生。临终前,她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如果我死了,为了让两颗连结着的心永远在一起,请将我丈夫的心脏放在我的胸上一起埋葬。”她早在生前就选好了墓地,并建立一座寺院,用拉丁语命名为多维尔凯科尔(甜密的心)。尔后,在英文中习惯地呼之为斯威特哈特寺院。1290年她逝世后不久,“斯威特哈特”一词即被作为“爱人”的同义语,被人们广为应用,还让人联想起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

 

十、丈夫:

丈夫”一词,由来已久,有趣的是它最初与我国古代的度量衡有关,且与今人所指又有所不同。据明人记载:“世称大夫者,盖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身)长八尺,故曰大夫”。俗称:“大丈夫”。

《说文解字》亦有相似记载。

又据清人梁章钜《称谓录》“妻称天”条目,并未有“丈夫”此称谓,由此可知,“丈夫”一词,古代时只限于指“成年男子”,与今之妻称夫确有不同。

 

 

相关链接:

 

相公:

相公是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君子、生员(秀才、相公)、宰相、麻将不能胡牌(多或者少一张牌)的另外一种叫法。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台做子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店家道:‘原来是一位相公,一发不难了。’”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古称秀才曰措大,谓能措大事也,而天下之能措大事者惟相,故又呼秀才为相公。”

  “童试”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的生员称相公和秀才后多指秀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提到了相公一词。

 

在清代中期以后,相公就是一种男妓、男娼。相公集中的地方叫做相公堂子。迄今在北京大栅栏附近还能寻得这么个胡同。在京城里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不算犯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代北京通行的一种近乎旅游指南性质的书,叫做《朝市丛载》,书中载有《咏像姑车》,诗曰:

  曲巷趋香车,隐约雏伶貌似花,

  应怕路人争看杀,垂帘一幅子儿纱。

  把一个乘子儿纱香车招摇过市的相公,写得娇如雏妓、呼之欲出。

 

  清代末年,一些面目较好的男童伶,打扮得油头粉面,终日娇声细语地充当类似男妓的角色,在堂子里接待那些有“龙阳之癖”的“风雅人士”,郁酒承欢,调笑取乐。这些相公娇柔作态,以身相许,大捧唱西皮二簧的红角男旦和有权有势的大佬馆,彼此之间还要拿班坐科、争风吃醋,造成绯闻不断。齐如山先生所写的《回忆录》中曾谈到,他当时之所以不大愿意与旦角来往,怕的是被朋友不齿,横遭物议。从这一层也可以看到社会上对相公这类搞同性恋人的鄙视。

  同性恋现象在我国出现得很早,纪晓岚在《阅徽草堂笔记》中说“杂说称娈童始黄帝。”潘光旦先生反驳说,此说不尽可靠,因为连黄帝是否确有其人,还在探讨之中。

  但是,诸如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汉哀帝与董贤同衾共寝,以至董贤在睡觉时压住了皇帝的袖子,哀帝不忍惊醒他,自己“断袖而起”,这些同性恋的故事,都是有文字可考的。又如汉文帝宠幸邓通,破例赐给他开采铜山并且自铸钱币的权力,邓通因此富比王侯,钱盈天下,他是中国历史上以“美色”获益最多的一个男人。

  明清两代,由于政府立有法令禁止官吏嫖妓狎娼,士大夫就去狎亵男色,这些男色多半是梨园中的子弟。漂亮的男孩子学戏时,由于师傅的调唆、坏人的引逗、周围环境的熏染,使这些孩子产生变态心理,逐渐堕落,成了变相的泄欲器。相公堂子原本是演剧业的一个正当组织,以解决和调停同仁间的演出合作等问题。由于达官贵人常来此找乐儿,男旦也聚在此处摘同性恋,所以名声渐坏,时人将相公堂子视为男娼馆,与妓院无两。

  清代盛行“私寓”,官吏富商们以蓄养相公为一时风气。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充做书童、眼随、小厮,实为供主人狎玩,往往不以为耻,反称名士风流。

  到了民国初年,一些名伶和有志之士对此提出异议,并撰文呼吁有此癖者自重自爱,另一方面政府提倡维新、匡正积弊,遂明令提出度止,相公这一行才逐渐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