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中的草芥
风中的草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80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复习题选萃(下)

(2012-05-07 13:33:47)
标签:

心理学

教育

分类: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复习题选萃(下)

                     (适用于师范生本科课程、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 

 

第八章  人格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   B   )

A.社会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整体性

2.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C

A.两极性    B.动力性        C.统合性        D.遗传性

3.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C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4.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 C    )。

A.复杂性      B.独特性    C.功能性    D.统合性

5.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以(  D  )为核心。

A.潜意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意识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 B )

A.气质与性格  B.认知方式    C.心理过程    D.心理状态

7.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  A    )气质。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9.安静稳重、自制力强的人一般属于(   C   )气质。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B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1.某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从气质类型看,他属于(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水浒》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什么气质类型?( A    )

A.粘液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13.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  B   )

A.稳定性   B.易变性        C.功能性  D.复杂性

14.多愁善感的人一般属于______气质。( 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C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三国演义》中张飞脾气暴躁、思想简单、行为冒失,为人耿直、忠义烈性。张飞的气质类型是(  B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   D   )特征。

  A.理智     B.情绪     C.意志     D.态度

18.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   D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19.自觉调节自己,克服困难是属于性格的______特征。(  B  )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20.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D )方面。

A.特性与共性 B.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C.能力与人格   D.生理与社会

21.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是( A )

A.自陈量表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罗夏克墨迹测验  D.句子完成法

22.投射法测量了人格( B )层面的内容。

A.意识       B.无意识    C.客观      D.自然

23.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一种(  C   )。

A.教育测验   B.投射测验   C.自陈量表 D.性向测验

24.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C  

A.自陈测验  B.纸笔测验   C.投射测验 D.特质测验

25(  D  )特征的人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

   A.B型性格   B.C型性格       C.D型性格    D.A型性格

26______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上多采用整体加工方式。( C    

A.系列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27.在信息加工时依据内在参照的认知方式,这属于下列哪种风格?(    B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系列型

28.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李还没有完全思考清楚就急于举手回答,小李的认知方式属于( A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ABCDE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2.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ABDE )的人格特征。

A.消极    B.依赖     C.惟我独尊   D.懦弱       E.不诚实

3.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C E )。

A.任性   B.懦弱     C.幼稚   D.思想活跃     E.蛮横胡闹

4.场独立性的人(  ACE  )。

A.善于抽象思维     B.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D.对社会定向的知识更感兴趣   E.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

5.现在用于人格测量的著名投射测验是( AD)。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E.16PF

 

三、名词解释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3.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四、简答题

1.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人格结构包括: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其本质特征有:

(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复杂性

(5)功能性

 

3.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

气质与性格的不同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从起源上看,气质受先天的因素影响大,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

(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明显。

(3)气质无好坏之分,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而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所以有好坏善恶之分。

 

4.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1)场独立性的优势:

①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

②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③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加工信息

(2)场依存性的优势:

 ①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

②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

③依据外在参照加工信息

 

5.简述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

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1)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不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信息加工策略多使用整体加工方式。

(2)沉思型认知方式:反应慢,精确性高。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6.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请举例说明。

(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答题要点: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较为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然物理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在教育中,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而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完善其人格。

      (需要举例说明)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B  )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2.群体规范的基本作用是对成员具有(  B   )的作用。

  A.吸引   B.比较和评价      C.助长    D.凝聚

3.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C    )

A.去个体化理论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

B.当个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时,个人的行为就较少受自己的个性和意识支配,而倾向于依从整个群体的状态。

C.群体规模越小,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

D.匿名性是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    )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5.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 B)。

    A.服从    B.从众     C.信任    D.接受

6.“人曰亦曰”属于 (  C  )现象。 

   A.沟通 B.服从    C.从众    D.暗示

7.小王经常会放弃自己原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随大流,接受大多数人的观点和主张。小王的这种现象社会心理学称之为(  A  

A.从众         B.服从         C.去个体化   D.群体化

8.以下(  C   )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之一。

A.规范性   B.社会性     C.接近性    D.合群性

9.“酒逢知己千杯少”,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  D    )条件。

A.互补性     B.接近性         C.熟悉性   D.相似性

10.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相似性与互补性、接近性与熟悉性以及(  A    )

A.个人品质     B.社会地位    C.经济条件     D.学历层次

11.在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D是最主要的因素。 

 A.性别   B.社会背景    C.教育水平    D.态度

12.有关社会助长的研究最早是由谁进行的?(  A  )

A.特瑞普里特   B.谢里夫    C.费里德曼  D.阿希

13.“三个和尚没水喝”,反映了(   A   )作用。

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C.去个体化    D.从众

14.当人处在群体中时,有时会作出平时不会作的破坏性行动,这是( C  )。

A.从众现象   B.社会干扰现象  C.去个体化现象  D.群体极化现象

15.社会测量法由心理学家(   B   )所首创。

A.加德纳   B.莫雷诺      C.斯金纳  D.比纳

16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需要,它们分别是什么?(  C  )

   A.生理需要、支配需要和尊重需要       B.胜任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

   C.支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       D.尊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体的主要功能有:( AE   )。

A.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B.认知功能   C.角色功能   D.目标功能   E.使成员具有认同感

2.群体凝聚力的正性力量包括以下含义(   ACD      )。

A.成员间较多的情感联系      B.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C.成员间彼此喜欢

D.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    E.调节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    ACDE      )。

A.相似性与互补性      B.社会地位       C.个人品质   D.接近性       E.熟悉性

4.非言语沟通中的身体语言包括以下几类( BCD   

A.目标靶  B.象征    C.说明    D.情感表露     E.信息译码

5.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   BCD       )

      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6.舒茨提出的人际行为倾向中,包括以下几种(    BDE     )。

A.期待他人的公正    B.主动与他人交往    C.对人宽容    D.主动表示友好     E.期待他人支配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2.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3.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的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四、简答题

1.人际吸引的条件有哪些?

  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有:

 (1)相似性与互补性

 (2)个人品质

 (3)接近性与熟悉性

 

2.简要说明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①包容需要: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②支配需要: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③情感需要: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3.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

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的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主要原因:(1)匿名性;(2)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

 

4.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1)行为参照。(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单项选择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 D )。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21978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  D   )

A.《巴黎宣言》    B.《北京宣言》  C.《开罗宣言》  D.《阿拉木图宣言》

3.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________两个个方面。(   B   )

A.思想健康       B.心理健康    C.行为健康     D.精神健康

4.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  C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具有二重性的          D.无效的

5.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6.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7.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 C  )

A.文饰          B.转移          C.投射           D.幻想

8.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A  )。

A.升华        B.转移          C.文饰           D.压抑

9.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D    )

A.反向          B.投射          C.压抑          D.幻想

10.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D  )。

A.投射   B.文饰    C.否认    D.反向

11.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B  )。

A.文饰      B.否认        C.投射    D.反向

12.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B    )。

A.转移   B.文饰       C.反向    D.退行

13.下列哪种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  A   )

A.升华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14.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却有意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方法的表现?(   C   )

A.升华       B.文饰      C.反向    D.转移

15.恐惧症来自于(  B    )

A.挫折         B.焦虑      C.压力       D.幻想

16.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焦虑可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小时或几天,而后消失,又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这是(  C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惧症     C.恐慌障碍      D.创伤后应激症

17.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压力的因素?(  B   )

A.准备状态    B.行为方式        C.经验    D.性格特征

18.有的人被他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所控制,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某种思想或某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是(  C   )的表现。

      A.应激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ACD     )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ABDE       )。

A.智力正常     B.了解并接受自己    C.身强力壮  D.适应环境     E.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3.以下属于退行的有(  BC     )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

C.因不满弟妹的出生而尿床     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不可爱

E.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个英俊的小伙

4.压力(   ACE   )。

A.也叫应激   B.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C.是一个过程      D.是一种广泛性焦虑   E.是一种身心反应

5.同样的刺激,不同的人压力感不同,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ABCDE    )。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E.环境

6.(  ABE  )等属于压力应对策略中的减轻不适感。

A.放松    B.歪曲现实     C.攻击  D.逃避     E.幻想

7.(  BCE    )属于压力应对策略中的处理困扰。 

   A.放松   B.商讨     C.妥协   D.使用药物            E.攻击

8.影响压力的因素有(   BCDE       )

  A.心情     B.经验     C.准备状态     D.认知     E.家庭

9.克服焦虑的原则有( DE   )。

A.运用想象    B.放松自己  C.认清焦虑状况      D.不回避    E.正面迎战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压力:也叫应激,是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起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3.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4.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的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或者: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2.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焦虑障碍包括五种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2)恐慌障碍(3)恐惧症(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

 

3.简述压力的影响因素。

压力是由刺激引起的。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

(2)准备状态

(3)认知

(4)性格

(5)环境

 

4.试述处理压力的方法。

答题要点:

     压力处理是指当压力对我们可能造成伤害时,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去应对,以减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

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控制压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

 

5.试论述人在受到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提出应对挫折的一些建议。

答题要点:

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能反应:

(1)攻击行为(2)冷漠(3)幻想(4)心理防御机制。

挫折的应对策略:

(2)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观念(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以上各点需要展开论述)

 

6.你是如何认识并应对焦虑的?

答题要点:

(1)认清焦虑状况。克服焦虑的第一步,要先认识焦虑症状,以及会带来什么影响。注意身体、思维、心理出现的异常症状,及时掌握状况;

(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

(3)学会放松自己

(4)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5)进行理性思考

(6)接受专业治疗

(以上各点需要根据实际展开阐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