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和宗教之争纲要

(2005-07-27 20:37:17)
标签:

杂谈

分类: 笔记
宗教和科学关系纲要
一.现代人理解中的的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当科学遇到宗教》一书如此写道:
当宗教在17世纪第一次遇到现代科学时,这种遭遇是友善的,科学革命的创始人大多数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认为自己在科学工作中研究的就是造物主的手工作品。到了18世纪,许多科学家相信一位设计了宇宙的上帝,但他们不再相信一位积极地涉入世界和人类生活的人格化的上帝。到了19世纪,一些科学家对宗教表现出敌意--尽管达尔文本人坚持认为进化的过程(但非特定物种的细节)是由上帝设计的。宗教与科学相互作用在20世纪采取了多种形式……
在现代社会,科学和宗教的关系主要有四个种类:冲突、无关、对话和整合。
*“冲突论”就是中国正统教育所描述的状态:科学唯物主义断言物质是宇宙中的根本实在,还原论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化约为物理和化学的规律;另一方面圣经直解论坚持圣经中每一句都要按照字面意思理解。
*“无关论”将科学和宗教分隔在两个封闭的领域内,新正统主义神学家主张不按字面意思理解圣经,使之不与现代科学发生冲突;语言分析家坚持认为科学和宗教的语言从事着完全不同的工作;工具主义认为科学和宗教都是解决不同问题的工具。
*“对话论”刻画了科学和宗教之间更富有建设性的关系:有的科学家认为宗教可以解释科学的一些“极限问题”,比如宇宙的起源;很多科学和哲学家认为科学和宗教有类似的研究方法,一些科学概念和宗教概念相当相似--比如“信息传递”和《圣经》中《圣经》中关于神以话语创造世界的描述不谋而合。
*整合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自然神学,也就是牛顿信奉的“物理学中的上帝”学说;而作者支持的“关于自然的神学”的提法比较新鲜,据这种观点人的认为,规律和偶然性都是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而且上帝并不是一次性地把世界创造出来,然后就撒手不管,而是始终在介入这个世界,和世界一直发展。
二.科学也是一种信仰
科学的任务是解释真实世界,它的副产品是预测,技术是副产品的副产品。科学应当是能用实验证伪的。
和宗教一样,科学也是一种信仰。我在这里称为“科学教”。顺便说一下,我本人是个科学教徒,但不太狂热。
A 对于普通公众,由于根本无法接触到真正的科学实验,所以对于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相信只能是信仰的一部分。信天使还是信原子只是选择问题,并不像很多狂热的科学教信徒所说的那样是出于“事实”。
普通公众的科学信仰包括三个方面:
*经验主义:只有感官(包括仪器)探测到的才能相信。
*自然主义:一切超越自然的都是不可信的。“自然”本身就是科学规定的概念,主要针对的是宗教信仰和“迷信”。根据这种主义,只要是超越“自然”的命题就是“迷信”——即使我亲眼看到了上帝也不能信,也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比如自我暗示,幻觉等等。
*奥卡姆剃刀:除非必要,绝不增加实体。“反奥卡姆剃刀”是一种很有用,几乎是万能的办法,而科学教徒要时刻警惕这种方法。比如说:为什么没有特异功能的正式报道?相信特异功能的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政府出于秘密计划收集特异功能者,但不让观众得知。这就增加了“秘密计划”这个实体,科学教的人是不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B 对于科学工作者,也需要很多信仰
对于亲自参与科学实验的科学工作者来说,科学也不完全是“事实”或者“真理”,也包括着很多信仰的成份。
以下是物理学家(广义的物理学)需要的一些信仰:
*世界是可以解释的。其一,真实的世界是有结构的;其二,这种结构和人类的感官是相关的;其三,世界的结构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
*世界的规律是可以重复的;解释是是和世界同构的,而不是归纳法。众所周知,归纳法是不可靠的,养猪人前99天都拿到饲料,可能第100天拿来的就是屠刀。
*用波普尔的证伪法推进的科学理论是可以越来越接近于真实世界,也就是说,存在越来越“正确”的科学理论。
*数学可以被安全地运用到解释和预测物理现象中去。
以下是数学家需要的一些信仰:
*存在着可靠的逻辑。
*对于要发明逻辑的人来,最终,关于逻辑的感觉是可靠的。
以上的信仰都不能被证明,只能相信。

C 自然神论不是宗教
有人说,很多科学家都是信宗教的,还拿爱因斯坦做例子。其实其中很大一部分信仰的都是“自然神论”,就是说世界这么精妙,一定是上帝的安排。其实,自然神论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不如说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这种“宗教”并没有“下行”到指导日常行动的地位。很多搞哲学和神学的人都看不起自然神论,认为它矫揉造作,乏味无聊。德国人文德尔班在19世纪写就的《哲学史教程》就曾经说过,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宗教不关乎世道人心,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科学教来说,自然神论无端地增加了实体,也遭到排斥。但平心而论,自然神论比起宗教来说更接近于科学教。
自然神论和宗教的区别在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中有着激情四射的描述。
三.科学教的优缺点
宗教人士总是说科学教缺乏人生的帮助,这是完全错误的。
对于信仰科学教的人来说,探索世界就是最大的快乐和慰藉。
对于社会来说,科学教有这些好处:
A 信仰科学教的人可能会形成正确的人本主义,相信人的生物和社会性质,有利于打破一些不必要的道德和礼仪束缚。
B 由于科学的不断进步性,使人会爱未来胜于爱过去,成为乐观主义者。
C 科学教教育人们不要盲目相信,有利于抵制一些有害的邪教。
科学教也有很多缺点。
A 有些科学教徒会成为冷酷的唯物主义者,像纳粹医生那样的人。
B 科学教缺乏社会凝聚力。
C 科学教需要很多知识背景和思辨能力,不适合社会的大部分人群。
四.科学和宗教话题的重新火爆反映了科学的内在危机
之所以科学和宗教话题会重新火爆,原因部分来自于科学自身的危机。科学哲学已经面临着僵死的危机,实际上这种僵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决定了其指导哲学不必永远创新,肯定有到头的一天,现在可能这天已经快到了(也就是说快撞上“最终的信仰”了)。在学术领域,已经快僵死的科学哲学已经无法跟得上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和各种后现代理论磨快了的嘴皮子。这不是说它是错误的,而是它已经提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而在面对公众的方面,真正影响巨大的不是科学前沿,而是技术运用——互联网引发的思考比夸克大太多了。
科学面临着思想危机,快要成为固定的“一坨信仰”,所以它又一次和另一坨很难怎么变化的信仰——宗教搅到了一起,成为通俗读物轻松的猎取对象。
五.科学和宗教之争的解决
我个人认为,硬把科学和宗教挂上钩只是文青的游戏而已,没有什么意义,很多挂钩都是非常牵强附会,缺乏建设性的。比如说量子力学真的证明了人有自由选择的可能吗?赤贫之人面临“偷还是不偷”的选择,难道真的和量子波所体现出的“偶然性”扯得上关系吗?
科学和宗教的对话对好最好的方式是:承认双方有些共同关心的价值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可以用共同的语言讨论的,这样才能解决世界上的实际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可以使用的吗?坠胎是可以接受的吗?克隆人有害吗?等等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