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的互联网少年值得期待

(2014-12-15 17:34:39)
标签:

杂谈

周六受朋友所托,去参加$谷歌(GOOG)$ $达内科技(TEDU)$ 等赞助举办的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的总决赛评选,说实话本来并不是很想去,因为这事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而且大周末的6点半就得起床往赛场跑,不过幸好自己还是去了,收获不小。

这届比赛有1000多支团队参赛,选出了100多支参加决赛,我是去做决赛的其中一组的评委,那组一共13个作品,有5个评委给他们打分。这13个作品有做移动游戏的、有做空气质量监控APP的、有做运动健身社交APP的、有做云笔记的、有做家居APP的,总体来说水平比我预期的要高很多,不管是创意、设计、交互、技术等都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很多,让我觉得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互联网少年,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真是可以期待!

其中有位少年和他的APP,给我留下特别深得印象,这篇帖子主要为他码。

这位少年来自湖北荆州的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次参赛选手更多的是来自非985和211的高校,这个话题我还专门和同组的另外4位来自高校的评委老师聊过,他们说其实这些学校的有些学生动手能力更强,因为学业没有985、211学生那么紧张,时间更充裕),还是位大二的学生而已,在参赛选手中算是年级比较低的,而且和其他选手基本来自IT专业来说,他是学石油工程专业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和计算机完全不沾边,相比那些编程高手,我更像业余选手,我想的更多的是创新”。

他的参赛作品是一款名叫“玩转乐器”的APP,和其他大多数参赛作品没有正式上线有所不同,这款APP在iOS和安卓都已经上线了,所以他还没开始演示,我从app store成功下载他的APP玩了以后就已经给他加分不少。这款APP是定位音乐爱好者的,集教学文字、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社区互动、聊天交友为一体的乐器教学类媒体资讯APP,目前只上了口琴这一个品类。之所以选口琴开始入手,一是因为他在大一的时候开始自己学着玩口琴,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做一个口琴教学和交流的APP,二是他通过百度贴吧做市场调研,发现口琴在百度贴吧的乐器类是用户数仅次于吉他和钢琴的,而且口琴的学习和使用门槛最低,三是没人做。


于是他拉了一个小伙伴开始做这个APP,主要是今年暑假的时间,9月份中旬开始上线,到现在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有过万的下载量,现在每天大概新增约150多个用户,日活用户500左右,整个过程中除了自己和小伙伴的精力投入,没花什么钱,最主要的推广渠道是百度贴吧。接下来他想再继续增加比如吉他等其他乐器品类,口琴的教学内容和论坛的活跃之前由于他本人有学习经验,所以基本都是他自己去整合的,回头做其他乐器,他想找音乐学院的老师或者同学来搭建内容体系,把内容继续丰富积累更多的用户。商业化方面,他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在APP里植入做乐器购买、乐器培训课程、卖音乐和表演会门票等等。最后他希望能把这款APP做成中国乐器教学的先行者,传播者和推广者。

http://xqimg.imedao.com/14a4d3bc06f2753fc0766cae.png!custom.jpg

他这个APP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我给了他全场最高分,一是赞他的市场定位,这是从自身用户体验出发抓住了垂直细分的市场需求,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一批用户的需求,而且这款产品在纵向和横向上都有可延生性,做好了会是一个不小的市场;二是赞他草根但又实用的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三是赞这少年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执行力,敢于去把自己的想法结合最真实的用户需求创造出一款产品。在校园里,一个大二的学生能有这么接地气的APP,确实令人感到惊讶!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或许真是能产生很强的力量。

不过很可惜,这个作品最后没有拿到很好的名次,只拿到一个三等奖,我那组另外四个评委都是高校的教授,他们亲睐的是有技术创新的作品,对于市场定位、产品设计、用户需求、应用前景等给得加分很少。

赛后我加了这少年的微信,告诉他,比赛的结果不重要,你把目前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收获得会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