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为什么说深圳机场这一动议至为紧要?

标签:
共建粤港澳世界级机场群为什么说深圳机场一大动议至为紧要? |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为什么说深圳机场这一动议至为紧要?
胡文
11月9日,2017年大珠三角五大机场主席会议在深召开。本次会议由深圳机场集团轮值主办,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大机场代表及民航各界嘉宾,围绕“加强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因为时值特殊节点,这一会议备受关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面向国际的核心门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和珠海五大机场2016年共运送旅客1.85亿人次,货邮737万吨,机场群的运输规模已经超过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机场群,位居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已具备发展成为世界级机场群的良好市场基础。
据报道,五大机场代表以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不仅具备湾区经济规模大、增长活力旺盛、产业结构高端化等区位经济优势,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构建一个良性互动、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对城市群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庆生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民航也迎来了新发展、新机遇。期待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之下,珠三角五大机场共同做大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市场,实现国家战略支持下的共赢共荣。
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教授邹建军认为,发达的对外交通网络是成熟湾区的重要标志。放眼全球,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一流湾区,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交通枢纽。“创新、协调是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发展理念。”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各机场间应建立起包含“组织结构及工作机制、城市定位与分工、军民融合发展的空域管理体系、机场间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便利化措施与措施协同”五个方面在内的高级别协调发展机制,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多机场系统的运输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发展瓶颈问题。与会嘉宾在发言时均指出,珠三角地区是全球飞行最繁忙的区域之一,有限的空域资源与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
中南空管局空域办主任陈文毅介绍,为提高空管运行效率和空中飞行流量,缓解珠三角地区空域紧张问题,2016年6月底国家空管委选择珠三角地区开展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试点期间采集到的航班量、航班正常率、节能减排等相关数据表明,试点工作具有可行性,且效果显著。来自波音公司的希拉·康韦博士介绍了如何运用新航行技术优化珠三角地区机场航空器空中进离场飞行程序,从而破除空域瓶颈,提升区域航班容量。
作为东道主,深圳机场集团就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政府层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协调机构;二是以满足区域城市发展需求为核心,优化空域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机场群整体服务能力;三是构建以机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服务能力。
峰会期间,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及珠海五大机场还签订了会议备忘录。在新的合作周期里,五大机场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机场群建设、空域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多方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方面的研究合作,并将持续加强智慧机场建设方面的研究合作。
珠三角五大机场会议(简称A5)源于2001年7月,由香港国际机场倡导发起珠江三角洲五大机场论坛,合作方向是:共同打造珠三角地区的服务品牌,提升总体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A5的合作宗旨是:携手合作、互助支援、创新开拓、共同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启动之际,这次会议发出最大信号是,珠三角五大机场已经位居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现在是继续做大蛋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关键时刻。另一方面,珠三角五大机场正面临软件和硬件诸多制约,现在也是着力解决这些短板的关键时刻,这包括空域资源、互联互通等。
可以注意到,尽管珠三角拥有世界上最为密集的机场群,但五大机场的市场协调机制不仅运作早,而且效率高。A5机制16年的历史就说明了这一点,而深圳机场所提出的三大建议,都超出了企业和市场范畴,需要政府在更高的层面上加以解决,尤其是政府层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协调机构的问题。如果这一机构能够设立,那么优化空域管理和综合交通体系就可以更快推进。
这,才是最为紧要的问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