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竞70年“只租不售”地块:为何落入人才安居集团囊中?

标签:
深圳首竞70年“只租不售”地块何以落入人才安居集团囊中? |
深圳首竞70年“只租不售”地块:为何落入人才安居集团囊中?
胡文
公告一个月之后,深圳首次双竞70年“只租不售”的龙华地块,落入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囊中。
一个月前,“文过是非”发表《深圳首次双竞70年“只租不售”用地,释放非常信号!》一文,提出以下观点。
一、这是今年深圳继在大鹏之后,出让的第二宗居住用地 ,也是深圳首次出让70年“只租不售”用地。这宗土地不是选在偏远的大鹏,而是选在号称宇宙中心的龙华,这本身就显示了政府志不在地价高低的决心。其释放的信号是,推进租购同权,即便在寸土寸金的龙华也在所不惜。同时,给市场明确在核心地块投放高标准租赁住房的预期。
二、规定竞得人租赁住房和商业用房在出让年期内全年期自持,这本身实际是改变房地产先行游戏规则的初步尝试。之前“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模式将一去不返,竞买人必须从长计议才能玩转。如果开发商不参加竞拍,那么就能可能面临无地开发的境地。允许非房地产开发公司参与竞拍,更是引入新的市场竞争者的强烈信号。
三、当竞买人报价达到最高限制地价时,按报移交人才住房面积最多者得的原则确定竞得人。这一规则使政府在出让“只租不售”用地的同时,顺带实现了人才住房利益最大化。这些措施,对于政府来说可谓创新多多,其逻辑是“有地自然有房”,预计今后以这种方式兴建的人才住房会越来越多。
11月10日的竞拍表明,上述判断完全符合预期。在竞拍过程中,还有以下细节值得注意。
万科、华润、龙湖、中海、碧桂园、星河地产、佳兆业以及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都参加了此次竞拍。国企和民企基本五五波,如果撇开万科,民企还占优,这说明民企的参与度一点都不低。
因为地块显著的区位优势,在竞地价环节,不到十分钟就达到最高限价10亿1000万。这说明所有竞拍者,对这块租赁用地都有心一试。
最后竞拍人才住房面积时,佳兆业和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展开拉锯战,经过多轮举牌后,人才安居集团以配建10800平方米人才房面积竞得此地块。在最后阶段,佳兆业作为民企,对于市场本身的考虑显然更多一些,人才安居集团则志在必得。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表示,深圳虽然房价高,但是租金不高,租金在收入30%以内,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恭喜安居集团拿到地,国有企业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上海租赁地也是国企拿到,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发挥带头作用,未来会有更多的开发商参与进来。
以上细节表明,和上海一样,深圳该地块由国企竞得都在预期之中。事实上,因为70年“只租不售”,无论国企和民企,都是全新的尝试。但鉴于政府力推“租购同权”,为确保成功不出大的意外,那么由国企竞得无疑有助于政企沟通、以实现政府目标。要知道,由人才安居集团出资竞拍,实际上对政府来说,几乎是从左手倒到右手,没有多少土地溢价,因为成立不久的人才安居集团本身就是由财政注资设立。如果让其它开发商竞得,那么政府反而可坐收10亿现金。当然,这也就更加说明了,政府不惜舍弃高地价而力推租赁住房的决心,况且政府还有许多后手,对兴建租赁住房给予支持。从王锋希望国企带头的表态看,深圳第二块地由民企竞得的机会将会很高。毕竟,如果只是国企玩,市场化程度要打上问号,而且民企的参与租赁住房的建设,是检验市场可行性最具说服力的方式。
因此,如果用计算投资回报比的方式,来推算竞拍这块地的收益率和回报年限,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一个开端和试验,首先要算的是政治账,而非经济账。如果真要算,等民企参与进来,他们一定会把这笔账算得门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