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线网怎样迈向卓越?“最后一公里”“精准疏解”至关重要!

标签:
深圳地铁线网怎样迈向“最后一公里”“精准疏解”至关重要杂谈 |
深圳地铁线网怎样迈向卓越?“最后一公里”“精准疏解”至关重要!
胡文
重要节点的“精准疏解”,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地铁建设和管理水平。
据深圳晚报今日报道,目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正在开展全市新一轮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规划将北大医院作为轨道线路必须连接的重要节点考虑,线路方案利用轨道24号线在北大医院西侧新洲路设站,与北大医院形成直接衔接,今后乘客出站后可步行直达北大医院,莲花路、新洲路交会处,北大深圳医院附近高峰期常拥堵的情况也有望得到缓解。
这一消息,是记者从有关部门答复人大代表的建议情况时获悉的。“北大深圳医院周边地铁站距离都超过1公里,导致很多人来看病需要开车,所以每天医院周边都堵得一塌糊涂。”市人大代表肖幼美建议在北大深圳医院设立地铁站出口,对新洲路与莲花路交会处进行交通综合治理,让患者和周边市民享受到轨道交通为就医出行带来的便捷。此外,可考虑在2号线景田站与医院间建设地下接驳通道,使地铁辐射能力得到延伸。
针对人大代表的建议,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表示非常赞同人大代表提出在地铁规划建设中,应将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纳入地铁线路,满足市民医疗、教育出行需求的建议。
由于轨道线站位布置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受线路技术要求和工程施工要求的影响较大,导致深圳市轨道一、二期线路确实有个别车站位置不太理想。如北大医院附近,深圳市在轨道二期2号线东延段规划建设时,曾考虑在该处设置站点,但由于线路穿过景田片区沿线建筑密布,为绕避高层建筑物,最终北大医院未能设站,只能通过轨道2号线景田站和4号线莲花北站接驳。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表示,目前该委正在开展全市新一轮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公示征求意见版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本次规划将北大医院作为轨道线路必须连接的重要节点考虑,线路方案利用轨道24号线(笋岗线)在北大医院西侧新洲路设站,与北大医院形成直接衔接,乘客出站后可步行直达北大医院。轨道24号线建成后新洲路-莲花路周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2号线景田站与北大深圳医院间建设地下接驳通道的建议,市规划国土委表示目前正在开展全市轨道站点《最后一公里》规划研究,其中轨道2号线景田站及北大医院周边是该规划重点研究的区域之一。
这篇报道披露了多个要点:深圳正在展开新一轮地铁线网修编工作;正在开展全市轨道站点《最后一公里》规划研究工作;北大深圳医院这一交通难点热点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可以注意到,和解决深圳8号线不能直达大小梅沙的问题一样,北大医院这一难点问题也是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受到关注的。在此之前,地铁在规划2号线和4号线时,都注意到了北大医院这一难点,但可能因为技术、环境等客观原因而放弃了。事实上,通过2号线景田站和4号线莲花北站来解决北大医院的交通问题,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尚可,但对于一个患者来说,这两个站点都难以起到关键作用。
按照深圳市规土委的方案,将利用轨道24号线(笋岗线)在北大医院西侧新洲路设站,与北大医院形成直接衔接,乘客出站后可步行直达北大医院。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是一个优化可行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北大医院这一案例特别典型。具体来说,无论是人民医院留医部还是二医院乃至中山八院都是交通难点。这其中,3号线翠竹站对孙逸仙医院以及7号线黄木岗站对二医院来说,有着比较好的疏解,但对于人民医院留医部就有些远。中山八院目前还没有地铁接驳。类似现象在其它医院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于医院和地铁的接驳关系来说,只有地铁与医院无缝连接,地铁对于私家车的替代性才越强。这是地铁解决“最后一公里”,进行“精准疏解”必须要过的一关。
2016深圳市年统计公报表明,深圳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9596.46万人次,增长7.8%,其中处理急诊789.12万人次。入院人数138.38万人,增长11.5%。这两个口径的增长数字都大大超过了常住人口的增长,深圳正在变成继广州之后华南又一个医疗服务中心,对此必须未雨绸缪。
目前,深圳地铁通车里程已经达到285公里,位居全国第四。与此同时,一些线路已经不堪重负,比如4号线。深圳地铁正在建设和规划更为庞大和密集的线路网络。从注重规模到规模和体验并重,是深圳地铁升级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吸收过往的经验和教训,让地铁网络更加精细和到位,是深圳地铁网络由优秀迈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