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四大名校这么难考,为什么学生家长仍然神往?

标签:
深圳四大名校这么难考为什么学生家长更为神往? |
深圳四大名校这么难考,为什么学生家长仍然神往?
胡文
昨天,广州日报一篇报道,聚焦深圳四大名校,披露了其中一些关键数据。
今年深圳四大名校计划招生3112人,按照全市中考6.78万的考生规模,计划录取率仅为4.6%,比深圳考生考上一本线还难。如果除去四大名校的指标生、特长生、自主招生,仅靠中考成绩考进四大名校,四大名校的计划招生的户籍考生为1221名,非户籍考生为258名,对应的录取率分别是1.8%和0.4%。
2016年高考,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高级中学重点率全部超过90%,全省只有8所高中达到这一水平。如深圳中学高考一本率达到94.09%,其中两名学生进入全省前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考重点率综合重点率(含保送及艺术体育生)95.24%,其中一名学生进入全省前十;深圳外国语学校重点率95.07%(含保送生);深圳高级中学的重点率90.47%。
根据深圳市招考办统计,2016年深圳全市达到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为8645人,一本上线率为24.3%。换句话说,深圳中考学生考进四大名校,比深圳高中生考上一本高校的难度还要大,并且大得多。
即使中考成绩排位在全市前3112,并不一定能入读四大名校。在四大名校总额3112人的计划招生人数中,自主招生的人数为280人,占比9%;面向特长生的招生人数为108人,占比3.5%;指标生1245人,占比40%;普通生1479人,占比47.5%。如果并非42所指标生到校的学生,也不是特长生和自主招生,中考要考进前1479名,才能最保险地被四大名校录取。
深圳四大名校现象由来已久,这一组数据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大致状况。同时,也反映深圳的一些城市特点。
一、尽管深圳高中毕业生的去向呈现出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势,但参加高考依然是主流选择,从性价比来说,国内一流大学仍具较大优势,这是导致四大名校现象持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即便选择出国,四大名校的学生也有一定优势。
二、深圳四大名校长期占据深圳高中教育的塔尖,首先说明任何优质的资源,都注定是稀缺的。同时也说明,教育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并非能够伴随GDP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当然,这也说明了,深圳优质高中的投入力度需要更大。
四、尽管衡量深圳四大名校的重要指标依然是一本率或者重本率,但在教学实践中,素质教育也是这些学校长期鼎立的重要方面,与衡中、毛坦厂中学为代表的中学有着很大区别。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了631录取模式,这对深圳高中生而言增加了更多的机会,深圳四大名校完全能够在国内确立一种深圳模式。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