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出炉:人口和用地进入“双控”时代

标签: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出炉:人口和用地进入“双控”时代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出炉:人口和用地进入“双控”时代
胡文
3月28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出炉。在北京连续进行楼市调控有尤其是商办类项目不得向个人出售的情况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未来北京及其周边房地产市场都极具参考意义。
主要内容如下,北京通过这次规划,主要反映出一下动向。
一、北京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为战略定位,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发展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依然沿用了此前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经济中心或者事实上的金融中心都没有出现,这一定程度上,给上海降低了压力。但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却给了同样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一定的竞争压力。与深圳相比,科技创新中心的提法也更突出了北京的特点,而深圳的是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突出产业的作用,是深圳和京沪的不同。
二、至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之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长期稳定控制”这一用词说明,北京管控人口的决心十分坚决。北京市统计局公布,北京市2016年末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仅仅增长0.1%;增量比上年减少16.5万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2017年北京计划将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200万人以内,按2016年增幅看,实现的可能性很大。
三、北京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将在现状2921平方公里基础上,逐步减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和人口减少增幅一样,用地建设规模未来几年将减少60公里。由此看,北京住宅用地也仍将十分紧张。北京商改住项目遍地开花,显然与用地建设规模持续减少有关。在继续减少的情况下,北京楼市供应可能将继续减少。这恐怕是北京今天自住房用地拍卖依然居高不下的原因。
四、未来北京将紧密对接京津冀空间布局,推动京冀、京津交界地区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北京的思路十分明确,即以解决大城市病为突破重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避免北京成为“黑洞”的历史。到2030年,北京人口将增加100多万,但用地规模还将减少,如此一来,环北京一线将迎来更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