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交会首遇乌镇“小高交会”:将会发生什么?

标签:
当高交会首遇乌镇“小高交会”将会发生什么? |
当高交会首遇乌镇“小高交会”:将会发生什么?
胡文
11月16日,第18届高交会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同一天开幕。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别于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和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又在11月举行,高交会与世界互联网大会因此首次相遇。
可以看出,已经宣布永久落户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尽管已经形成“定期、定址”的惯例,但定期只是确定了“一年一度”,具体时间尚未完全固定,因此才形成了与高交会同一天开幕的巧遇。但回顾高交会其实经过了同样经历,最开始几届的高交会时间也不固定,但由此加大了组织难度,因此很快就确定固定在每年10月16日举行,后来因为10月份高层活动比较集中,后来高交会后延了一个月,固定在每年11月16日。这一时间已经被完全固化下来,甚至当台风来临之际也没有变化。因此,预计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将固定在一个具体时间,并将与高交会错开。此次高交会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相遇,倒是给了人们同时观察二者的一次机会。
作为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组成部分,15日开幕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几乎就是一个小型高交会——这里集中展示了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从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快递小哥”到“扫脸付”、裸眼3D电视,国内外310多家企业带来的新产品,展示了在出行、居家和日常消费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从规模来看,经过18年的打造和沉淀,高交会正在由“中国科技第一展”向“世界科技第一展”迈进。以第18届高交会为例,以“创新驱动 质量引领”为主题,将举办展览、论坛、新品发布、技术交流、项目路演、商业洽谈等一系列活动,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超过1万个项目参展,将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客商到会,呈现出全产业链的特点。展会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预计观众将超过50万人次。高交会尤其在促进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作体系和巨大的品牌影响力。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则主要聚焦于互联网行业,新落成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为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大会之外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从参展企业来看,除了本地的阿里巴巴,BAT中的百度和腾讯均悉数到场。此外,微软、华为、小米、京东、360等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都出现在了乌镇。比如,京东就展示了其无人仓、无人机以及无人车等智慧物流技术。而在高交会上最为火爆的VR、AR技术,同样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大行其道。
尽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将主要展现互联网的专业性,但由于“互联网+”以及各个行业的“+互联网”,乌镇“小高交会”势必出现更多跨界,其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比如沃尔沃展出了最新研制的“智能互联汽车”,可以根据需求在自动驾驶、人工驾驶之间任意切换。今后,就像比亚迪出现在高交会上一样,会有更多升级迭代的传统企业出现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
可以预料,今后注定将在四季度举办的高交会以及互联网大会必将成为相互参照。尤其对于已经成年的高交会来说,关注和借鉴新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小而专”的举办模式,这对于保持高交会的持久活力和竞争力将十分重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