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刚过就限购?反倒有杭州买房冲动!不然“强二线城市”怎么证明?

标签:
g20刚过就限购?反倒有杭州买房冲动!不然“强二线城市”怎么证明? |
G20刚过就限购?反倒有杭州买房冲动!不然“强二线城市”怎么证明?
胡文
继8月苏州、厦门后,杭州成为第三座宣布“限购”的城市。但确切地说,内容完全不同于往日,以致于让人有了去杭州买房的冲动。
9月18日杭州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宣布,根据国家“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总要求,结合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经杭州市政府研究决定,杭州市部分区域自9月19日起实施住房限购,明确在杭州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限购时间明确,新建商品住房以网签平台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间为准,二手住房以网签平台房屋转让合同签订时间为准。
本次限购范围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萧山区、余杭区,不包含富阳区、大江东以及临安、桐庐、建德、淳安四县(市)。
限购政策还强调,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凭房产档案管理部门出具的确认信息(针对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杭州市区住房情况查询记录》签订商品住房买卖合同或二手房转让合同。违反限购规定的,不予办理相关房产交易确认手续,未办理房产交易不得办理房产登记。
不妨回顾一下杭州限购的历史。杭州曾于2011年2月28日出台楼市调控细则,明确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等人群暂停售房。2014年7月28日,杭州率先对主城区140方以上住宅并在萧山、余杭松绑限购,一个月之后的8月28日,杭州全面放开住房限购政策。
值得参考的是,在限购的三年半里,杭州十区(主城区+萧山+余杭)的住宅成交均价不升反降,从限购开始的18637元/平方米回落至限购结束的15531元/平方米,对于平抑房价发挥了有效的作用,目前杭州楼市均价也在1.8万元左右。这次杭州重启限购,以下数据十分关键。
2016年上半年杭州市新建商品房共成交11.3万套,较2015年上半年增加了76.5%,上半年成交总面积1172.6万平方米,总金额1830.2亿元,均为半年度成交历史最高值。8月份成交近2万套,今年截止8月底,杭州市新建商品房成交突破15万套,创下历史新高。
杭州的存销比持续下滑的态势较为明显,2014年6月杭州存销比为26.0个月,属于本轮楼市调整周期中的偏高水平。随后该曲线持续下滑。到了今年7月份存销比跌至6.0个月,而到了8月份继续下跌至5.2个月。
今年以来杭州外地人口购房群体增长较快,整体比例不断攀升,8月份外来购房比例已经达到了33.8%;G20之后的一周,外地人的购买比例达到了39.3%,外地购房者来源进一步扩大化。
某种意义上,杭州如此急迫地实施限购,一是源于存销比持续降低的底气,二是拜G20所赐,更多的外地人认同了杭州的价值。
尽管是重启限购,但杭州的着力点有着明显区别:2011年的限购主要是针对本地人口,这次则是针对外地人口,对于杭州本地人口并没有限购。可以说,此“限”非彼“限”,“有保有压”的思路特别明显。如果是相比苏州、厦门,就会发现,对本地人口购房方面,杭州的政策其实最为宽松;只是在限制外地人口购买第二套房方面,力度比苏州、厦门大。但就外地购买首套房来说,杭州是最为宽厚的,什么社保、纳税全都不用。以致于最初看到这一政策时,甚至有这样的感觉:这不是动员大家去杭州买房吗?因为你在杭州只能买一套!
如此总结下来,此轮限购完全不同于以往。如同杭州限购一样,至少起到了四个效果:一是政治正确,落实了国家“因城施策”的要求;二是给市场及时降温,预示了风险,同时又留有余地,以满足刚需并确保市场活跃;三是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如果实施不限购,怎么能证明自己是“强二线城市”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