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中通道单程收费90元?即便不收费,“深圳上班、中山居住”也是伪命题!

(2016-09-01 23:48:01)
标签:

深中通道单程

收费90元?

即便不收费

中山居住”也是伪命题

深中通道单程收费90元?即便不收费,“深圳上班、中山居住”也是伪命题!


深中通道单程收费90元?即便不收费,“深圳上班、中山居住”也是伪命题!

 

胡文

 

最近,深中通道收费标准一事,引发很大关注。

 

根据网友的爆料图片显示,相关部门设计了两套收费方案:一个是每次70元,一个是每次90元,而征集了“深圳、中山和省相关政府部门意见后”,建议采用“90元”的方案。在第二张图里,上面的“建议”字眼,到了下面成了“拟定”,似乎表明“90元”的收费方案得到了官方肯定,由此引发网上一片哗然。最具代表性的追问是,“谁能承受每个月4000多的过桥过路费,通勤成本太高了!根本过不起!”而最贴心的标题是“还想去中山炒楼的深圳客,先hold...

 

对于对深中通道收费的爆料和疑问,由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代管的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回复道:“深中通道项目是省市合作,政府还贷的非经营性项目,以最大程度降低老百姓的出行费用,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收费期15年内还清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为标准论证收费方案。项目目前处在初步设计阶段,最终收费方案将在项目正式营运时依法依规由政府审批确定。”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回复中强调,深中通道项目规模超大,建设条件异常复杂,技术难度非常高。推荐的A3东隧西桥方案,包括约7km超长超宽海底沉管隧道,跨越伶仃航道的1600m级超大跨径悬索桥等,建造费用比一般陆地桥梁、隧道要高。

 

此外,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对社会各界对项目的关系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社会继续关心和支持项目建设,并提出宝贵意见”。

 

深中通道自20151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后,随后先行工程—深圳侧接线工程动工,批复显示,深中通道设计使用寿命100年,项目估算总投资约423亿元人民币,全长约24公里。据称跨海工程今年下半年或正式动工,建设工期6年。

 

那么,包括隧桥在内的24公里长的深中通道收费90元贵吗?

 

不少网友简单的对比就得出了结论:虎门大桥7公里40元,深中24公里90元,从单价来说深中优势明显,更何况虎门大桥还不包含隧道。那么,为何许多人觉得贵呢?

 

其实,这是一种空间错觉。

 

不妨以香港为例,深港同城已经提出多年,但是“香港上班、深圳居住”的人多吗?除了跨境学童外,并不算多。只要是有过过关经历的人就知道,即便过关及交通成本忽略不计,每天往返也是不现实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时间是有限的。

 

中山也是一样。所谓一桥飞架东西,只是改变了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其实并没有改变多少。打个比方,比如蛇口到珠海坐船也不过一个小时,不会有人要“深圳工作、珠海居住”。中山也是一样,即便几年后深中通道开通,开车去中山与坐船去珠海在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深中通道收费问题本身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而时间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说得再很一点,即便深中通道一分钱不收,“深圳上班、中山居住”仍然是一个伪命题——不是你花不起钱,而是花不起时间。

 

在交通规划的布局中,深中通道的主要作用是打通珠江口两岸,便利粤东沿海到粤西的交通,发挥深圳的带动作用辐射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粤东到粤西,不用绕经虎门大桥通行,既节约里程,也节约时间。如果是从深圳到中山市区或珠海澳门,走深中通道同样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到中山买房,甚至践行“深圳上班、中山居住”。如果真要那样的话,即便在虎门购房,也比中山购房要现实的多。

 

可能会有人问,你这是看空中山楼市吗?答案恰恰相反:长远来看,中山值得看好。不看好的是类似“深圳上班、中山居住”的误导性炒作。总的说来,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厘清。

 

一、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之内,环境、气候和空气质量是其最大价值也是最大优势。放在全国范围来说,依然十分稀缺。

   

二、中山的功能有些类似海南,适合候鸟型养老型居住,但并不适合深圳上班族居住。

 

三、深圳房价的高企,使得中山的住房更适合深圳上班一族父母的居住。

 

四、对于深圳上班族来说,首先要立足于深圳购房,哪怕是东到坪山、西到光明。其次是东莞、惠州临深地区,再次是大亚湾地区。

 

五、珠三角城际通勤交通的根本解决,必需快速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就此而言,“深圳上班、中山居住”仍需相当时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


黑暗里的一丝光亮:A股保卫战进入“国家动员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