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将证明:深圳“抢人”政策很行!与京沪产生重大分野!

标签:
时间将证明深圳“抢人”政策很行与京沪产生重大分野! |
时间将证明:深圳“抢人”政策很行!与京沪产生重大分野!
胡文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36岁生日。
深圳36年——不仅证明中国建设很行,而且证明,深圳“抢人”政策很行。
就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6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深圳宣布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人口管理服务“新政”,新出台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和《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深圳市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规定》“1+2”文件,将取代实施了近十年的人口“1+5”文件,以此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比例及结构优化,促进深圳人口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对于这三份文件,媒体关注点的主要在于人才落户不设上限,投靠入户条件放宽等具体议题。但实际上,这份文件其实意味深圳人口政策的积极和重大变化。放在全国视野之下,在一线城市之中,特别是与正在收紧人口的北京上海相比,深圳相当于整体放宽了人口落户政策。而对于凡属于政策认定的人才,深圳开始了全面“抢人”!
以《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为例,深圳对人才引进迁户的政策条件进行了优化调整,将纯学历型人才入户条件由大学本科降为大学专科,将技术性人才入户条件由大学专科且有中级职称降为中级职称,将技能型人才入户条件由紧缺急需工种高级工降为紧缺急需工种中级工,同时明确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特殊型人才采取“绿色通道”方式专题解决。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发展目标将达到1480万人。而作为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深圳的户籍人口仅300多万,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倒挂。为此,历时一年多深圳市完成了人口管理政策文件的修订,出台了“1+2”文件,增辟人才、存量人口的专用入户渠道,完成了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到人口服务管理的转变,以此促进户籍人口有质量的稳定增长。
自2016年9月1日起,户籍迁入将划分为人才引进迁户、纳税迁户、政策性迁户和居住社保迁户四个类别。其中,人才引进迁户和投资纳税迁户由原有的积分制转为核准制执行,也就是明确达到入户条件,便可直接申请入户,且不设指标数量限制;政策性迁户和居住社保迁户则按审批制执行,开辟新的积分制入户通道。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原积分制入户政策既适用人才,也承担消化存量人口入户的功能,评价机制较为复杂。”深圳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表示,政策调整后,人才引进迁户与存量人口入户,将各自独立实施。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将纯学历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大专,技术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中专+中级职称,技能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紧缺急需工种高级工,只要满足条件即可申请入户,不设指标数量限制,多多益善。
深圳清醒认识到,在引进新的增量人口来适应产业更新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逐步转换大量的存量人口,也就是非户籍人口。政策调整后,将增辟存量人口专用“居住+社保”入户渠道。对持有深圳市居住证,且在深具备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条件的人员,开辟新的积分制入户通道,积分主要指标为参加深圳社会养老保险年限和拥有深圳合法产权住房年限(或合法租赁住房)。
在投靠类迁户政策方面,入户条件同样有了适度的放宽。其中,配偶投靠入户政策分居时间,由满3年放宽至满2年;取消老人投靠入户政策多子女投靠人入户“就小不就大、就近不就远”的条件限制,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8年可申请随迁。
对比京沪,就能看到深圳在人口取向上的明显不同。随着京沪划定人口红线,人口调控疏解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北京、上海划定的2020年人口红线看,今后五年京沪常住人口增长空间分别仅为129.5万人与84.73万人。事实上,上海2015年就出现了常住人口首次下降。说白了,就在京沪开始“赶人”的时候,深圳开始大力“抢人”了。
事实上,“文过是非”一直强调,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人依然是第一要素——不仅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口结构的综合竞争。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所有的要素包括人才以及劳动力都是按照市场需求配置的,一座城市如果仅有高端人才,那么很可能意味着即刻停摆。人口规划和引导必须符合这些要求。否则,所谓的人口控制,除了证明政府貌似万能之外,几乎证明了不了任何事情。
以202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发展目标达到1480万人为例,尽管可能总量上不及京沪,但由于结构的改善,其效能可能将远远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对此,公众不妨耐心观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