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吹风探索共有产权,标志着一个重大变化!

标签:
深圳吹风探索共有产权标志着一个重大变化! |
过去深圳的安居工程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市场价格的50%到70%供应住房。未来可能将进一步探索共有产权,将人员服务年限和入市的价格挂钩,符合条件的人员以较低价入市,享受房屋共有产权,服务年限达到一定要求后,则享有独立产权。
据深圳特区报昨日报道,深圳市住房研究会会长陈蔼贫表示,深圳房屋共有产权探索的核心目的之一,是利用“共有产权”这一抓手,结合其他政策措施,系统破解当前人才“留得住”问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深圳市住房研究会和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一样,都带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因此,这一表态十分重要。
陈蔼贫透露了两点——
一、深圳是国家确定的房屋共有产权六个试点城市之一,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深圳的使命。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淮安等地均已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
二、与过往不同的是,目前深圳保障房轮候库的8万多户名单中,已经以人才安居为主体。
因此,陈蔼贫表示,“当前深圳住房保障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对户籍困难家庭的保障,而是人才安居的问题,政策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 尽管困难家庭与人才安居属于两个不同的保障体系,但是目前并没有分开建立两个单独的轮候库。对此,深圳拟探索把人才住房从住房保障体系剥离出来,实行单列。目前这一分开轮候的举措正在大力推进之中,相信今年之内就会看到成果。
对于共有产权住房制度,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曾经在2015年2月发表文章,其对共有产权提出了6个“明确”——
其区别在于,当时的设想,尚没有将困难家庭与人才安居这两个群体分离开来。而这次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此。显然,这是深圳房价经过一年暴涨后,不得不推出的一项举措。
王锋还曾在2015年9月表示,“十三五”期间,深圳将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三分法住房供应体系。其基本思路如下——
另外,“文过是非”查询发现,解决人才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紧迫地反映在深圳保障房的规划建设中。在2015年9月披露的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有效供应包括人才安居住房、人才公寓在内的各类保障性住房约20万套,这一规模将比“十二五”有效供应总量翻一番。但时隔不久,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40万套,供应保障性住房35万套,其中面向人才群体供应的不少于70%。
也就是说,深圳保障房供应在比“十二五”翻一番的情况下,又增加了75%。其中,面向人才群体供应的套数将达到24 .5万套,这其中的相当部分可能将成为共有产权住房。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