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石:为什么我要五上哀牢山?

(2015-11-16 23:32:54)
标签:

王石

为什么我要

五上哀牢山?

王石:为什么我要五上哀牢山?

王石:为什么我要五上哀牢山?

 

胡文

 

又见哀牢山。

 

哀牢山,一座因为褚时健而闻名的地方山峰,因为王石的“+”入,几乎变成了一座具有全国影响的励志名山,一座中国企业家们心中的“感奋之山”。这一晃,正好一个生肖轮回。

 

今天,王石再次踏上了前往哀牢山的行程。从2003年开始,算上这次,王石是第5次。从昆明到玉溪哀牢山的5个多小时车程,由此变得并不平凡。

 

与之前4次探望褚老不同的是,王石这次前往哀牢山不是一个人。他以深商理事会主席等多个身份,几乎带上了深受其影响的中国一线城市的企业家——其中包括几期深潜训练营的企业家,乃至商学院教授、专家学者以及音乐人和律所合伙人。大家相约在昆明汇合,总人数达到了40人之多——这几乎是褚橙庄园所能接待的人数极限。那么,王石这次是为了什么?

 

王石此次哀牢山之行,具备了两个时点,一是因为橙子黄了——这是褚老与王石,与企业家们分享的最佳场景。二是在王石的建议和推动之下,40万字《褚时健传》刚刚出版。褚时健在序言中写道:2014年,王石来新平我的果园里探访,言谈间说起我的人生经历。他说我应该有一本严肃真实的传记,给广大读者一些人生经验,也给后人留一些记忆。

 

王石不仅为褚时健推荐了传记作者周桦,而且欣然为该书作序。序中,王石回忆了自己刚刚从珠峰下来,与褚老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面见他是在2003年夏,那天他身着圆领衫,皮肤黝黑,戴一幅宽边墨镜,像一位即将退休的探长,他腰杆挺得笔直,根本不像一位76岁高龄的老人,更何况经历了那么大的人生挫折。那时他刚承包了2500亩橙园,树苗刚种下,我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挂果,他说要4年以后。当时我大吃一惊:4年后都80岁了,要是换作我,在遭遇事业和家庭双重打击之后,还能表现得像他这样坚强豁达吗?内心对他的敬佩不禁又深了一层。

 

再次见到褚老时,王石写道:哀牢山漫山遍野已经种满了黄澄澄的冰糖橙,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他晚年奋起抗争命运的故事,随着一颗颗“励志橙”送往全国各个角落。记得那一面,他似乎多了些白发,腿脚也不似几年前那样灵便,但声音洪亮依旧,腰杆还是挺得直直的。

 

王石说,褚厂长用十年时间,以耄耋之躯创造了个人品牌“褚橙”,焦虑的中国企业家阶层从他晚年的奋起中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就是企业家尊严的源头:工匠精神、独立人格、不断创新,为社会贡献价值。

 

王石认为,褚厂长身上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与尊严,不仅属于云南的,更属于中国的。因此,他希望更多学者、教授去梳理云南企业家的经商之道,这一群体有着丰富的历史,他们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持续关注;他们身上不同于中原地区企业家的特质,值得我们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家学习借鉴。因此,这次前往哀牢山,王石就是带着这些新的想法和心愿而来的。

 

昨天,在谈及这次行程,王石满怀期待。他说,其实第二次到哀牢山,就对褚老有了许多重新的认识。他的管理思想及其建立的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让人很受启发。特别是对褚老提出烟田是第一生产车间,质量控制是在工厂外面开始的——这个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没想到在工业制造之外,褚老又在农业方面从头开始,这是完全不同的领域,这给了我另外的冲击。”王石坦言,在褚老身上,具有中国传统的民营工商业者最为优秀的精神和品质——而这与云南这块红土地是分不开的。而在中国,云南的商业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诞生的商业阶层十分独特,这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这次以探望褚老为契机,邀请商学院教授进行案例整理,进行深度挖掘,并对家族企业的传承进行研讨。同时,希望在玉溪,筹建一个褚时健博物馆。

 

这便是王石第5次哀牢山之行的愿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


黑暗里的一丝光亮:A股保卫战进入“国家动员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