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深圳机场会被挤出全国前十吗?

标签:
十年之后深圳机场会被挤出全国前十吗? |
十年之后,深圳机场会被挤出全国前十吗?
胡文
这是旅港经济学者林岭东在其《壮志难酬:深圳空港的战略困境》一文中提出的一种问题。这无疑是个危言,但并不耸听。对于深圳这座城市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及时的提醒。
深圳机场力图国际化突围
10月26日和27日,深圳晚报连续报道深圳机场24小时通关和深圳将开通直飞悉尼、东京航班的消息。深圳机场方面认为,除之前开通的深圳至毛里求斯航线之外,这是第一条严格意义上的洲际航线突破。到2016年,深圳有望首次开通欧美航线。
目前,深圳机场共有航线169条,每周航班5600个,其中国际航线才42条,国际通航点20个,每周国际航班不足1000个,仅能覆盖日韩、东南亚等城市以及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等旅游地。尽管深圳机场的全称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但国际化的成色十分微弱。
受制于“干线机场”的定位,加之地处广州和香港两大机场的夹缝之间,深圳机场的国际化长期没有大的突破。因此,深圳至悉尼航线的开通,才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据统计,2014年深圳机场国际(不含地区)旅客量为124万,占深圳机场旅客吞吐总量的3.4%,全国排第13,低于成都、武汉等。2014年,深圳市民出境游达432万人次,但约九成的出境旅客都选择从广州或香港出境。
深圳空港已失老四地位
和深圳在全国GDP的排名一样,深圳机场曾经长期居于“老四”地位。但在过去5年中,深圳机场的老四地位接连被上海虹桥和成都双流超越。诚如林岭东所言,在深圳舆论中,这一变化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011年,成都双流机场客运量超过深圳宝安机场之时,有关方面强调深圳货邮运量方面,依然占据第四位,从而淡化了旅客吞吐量的排名。事实上,由于上海虹桥早在2004年就超越深圳机场,因此林岭东认为,2011年之后深圳宝安机场就只能说是全国第六大繁忙机场(见下表)。
深圳机场有望保住前十
深圳机场1991年10月12日通航,1993年即成为国际机场。此后,深圳机场连续跨越多个百万级台阶,短短数年即成为旅客吞吐量第四大机场。但是,在深圳机场跨过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之后,深圳机场先天不利的条件逐渐显现。其标志是,与京广沪的差距日益拉大,直至2011年被成都双流机场超越。
在林岭东的预测中,采用了2014年的数据,但是,若以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又有一些新的变化(见下表)——
2015上半年全国十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及增长率
在这一排名中,如果撇开上海两大机场特别是上海虹桥的因素,广州成为前十大机场中增长最少的机场。而上海浦东在如此之高的基数下,仍能保持18.3%的增长令人惊奇。对深圳机场来说,一方面缩小了与广州的差距,另一方面与上海的整体差距也在拉大——尽管略超上海虹桥重回第五位。在深圳之后,昆明长水机场超越深圳机场只是时间问题,西安咸阳机场也具有赶超深圳机场的潜力。
从这一态势看,总体来说,因为昆明长水机场的赶超,深圳机场想要保持全国第五几无可能。而最大的可能是,深圳机场将长期处于第6到第8的位置。
但若以全国前十来说,深圳空港保住前十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因为深圳也有十分有利的因素:一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得深圳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高地,对于互联网相关人才的吸附能力持续增长。二是深圳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有望得到增强,特别是京九高铁、深茂高铁以及深中通道兴建,有利于扩大深圳空港的辐射范围。
未来保持深圳空港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首先要强化与香港机场的合作,让“共同成为亚太地区枢纽机场”的愿景落到实处。其次,加快发展货邮业务,巩固全国第四大货运机场的地位,缩小与香港、广州的差距。而更具前瞻性的战略举措是:兴建第三跑道或者第二机场等事宜须尽早谋划,掌握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