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风险指数”深圳最高?被一个至简方法秒杀!

标签:
房产“房价风险指数”深圳最高?被一个至简方法秒杀! |

10月24日,南开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小组发布《中国住房消费发展报告》、《中国城市家庭住房消费调查报告》与中国住房消费发展指数。这项发布的一大新闻点是,报告同时发布的“住房价格风险指数”对全国70个城市近五年的住房价格风险进行了评估。数据显示:2015年,住房价格风险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牡丹江、广州、南宁、昆明、襄阳、锦州、合肥。因此,一些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房价风险:深圳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
据介绍,这一风险排名利用35个大中城市住房销售价格数据计算1999-2014年间各年住房价格的增长率;然后,计算这1999-2014年年均价格增长率;随后计算各调查年度住房价格增长率与平均价格增长率之差;最后,用该差值计算住房价格波动方差,以此来探讨住房价格风险水平。
但是,理想化的设计和计算公式,未必能够得出一个更能接近与客观的结论。仅仅从感观和直觉而言,这一排名就很难让人信服。一个最简单的例证是,整个东北的各个城市都是人口严重外流的地方,经济增长更是举步维艰。至少牡丹江和锦州的房价风险,要远远高过北上广深,而非相反。
因此,这种计算方法在没有考虑人口增减的前提下,注定得不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一定要采取这种方法,也需一个人口增减指数的加权,这种房价风险指数的排名才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比这种繁复的价格计算,“文过是非”认为,评判一座城市或者某一区域的房价风险,还有一个更为直接和简单的方法:观察一个区域的房价是否等同于硬通货。如果等同于硬通货,则风险越小;反之,风险越大。
具体方法是:即在区域平均报价的情况下,观察某一片区的住房从挂牌到成交的平均时间,成交时间越短,证明住房的风险越小。反之,风险越大。以成交时间来考察,无论对于整个城市来说,还是对于某一片区来说,都是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在一定程度来说,这比考察某一楼盘的亮灯率更为有效。
2014年9月15日,“文过是非”发表深圳侃房系列之三——《到东部去,那里有真正的陷阱》,文中奉劝大家:不要购买那些远离深圳的海边住房。除了时间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些住房不是硬通货。即当你挂牌之后,房子可能根本无法成交,更别说需要多少时间了。这就是所谓的“有价无市”和“炒房炒成房东”,证明其房价风险已经十分之大。相反的例证是,深圳百花和园岭片区的学位房已相当之高。但具体从成交时间来说,这些学位房有时会俏到放盘即有接盘的地步,这就是“有价有市”。两厢相比,谁的风险最大,已经不言自明。
因此,说深圳房价全国风险最高,至少从成交时间上来说是不成立的。为什么深圳人热衷买房?其原因就在于房子不仅升值,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孩子留学什么的等大宗消费,卖套房子就够了。
可惜的是,“文过是非”所提出的这套方法,至今没有一家中介机构使用过——无论老牌的中原,还是新生的链家。
相信这套方法,一定比教授们苦心诣旨的计算公式更管用。有谁愿意一试?
(题图照片:文平 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