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的深圳学位房,到底谁会是接盘侠?

标签:
10万的深圳学位房到底谁会是接盘侠?杂谈 |
10万+的深圳学位房,到底谁会是接盘侠?
胡文
今天新学期开学,让我们再度关注一下学位房。
总是看到华为、腾讯的员工在讨论,深圳房价这么贵,是不是该离开?
总是有人回答,开发商别怕,码农走了,金融民工会顶上。虽然金融民工们也表示压力山大。
还有人说,北京四环以内的房子,普通人根本不要想,不也没多少人撤离?
扎根深圳,就得面对房子问题;有了孩子,又得面对学位房问题。即使你可以不买房,但你家孩子不可以不上学吧。积分入学的政策下,要读个好学校,不买学位房基本没机会,除非你家孩子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笑傲各种杯赛、怀揣十级证书的大牛娃。多少深圳人的一生,半辈子都在死磕房子?
学位房,是楼市里的硬通货,流动性好,增值力强,当然,价格也过硬。买不买学位房,什么时候下手,不少人焦虑;卖不卖学位房,能否找个高位出手,也有人犯嘀咕。归根结底,这其实都是一个问题:深圳学位房后市怎么走?
1、学位房话事大佬:卫计委
学位房的后市怎么走,该由谁来回答?是掌握贷款政策的银行;决定土地和房屋供应的规划国土委和开发商;还是负责调整税费的财政局、税务局;甚至是如今灰头土脸的证监会——因为楼市总是股市财富的收割者?
都不是。掌握学位房话事权的,首先是卫计委。
要说其他房产,上述种种机构的种种政策都能掀起波澜,比如,330新政就带来了深圳楼市的一波新高潮;但是,具体到学位房,孩子的数量才是最关键的基本面,其他任何地产行业背景,都只是背景。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深圳学位房的核心话事人,不是银行,不是规土委,也不是教育局,而是卫计委!关心学位房走向的诸君,得关心深圳市卫计委发布的数据,尤其是新生儿的数量。
2、深圳新生儿6年翻了一番
根据卫计委的数据,2006年,深圳新生儿数量首超10万人,此后基本逐年递增,迎来一大波婴儿潮。其中,2008、2012年是两大节点,当年新生儿数量直接跨越到16万+、20万+。详细的数据可以见下表。
同样根据卫计委的数据,深圳不仅人口密度全国居首,按1953平方公里的面积计算,深圳每平方公里的新生儿人数2014年也达到104人,位居全国第一。
3、婴儿潮一代基本留深就读
2014年,正是2008年出生的孩子上小学的时间。今年,2009年出生的15.8万个孩子也进入学龄。那么,这一波婴儿潮中出生的小孩,是否全部留在了人口流动性极高、学位紧张度亦高的深圳就读?他们又面临怎样的抢学位压力呢?
由于今年的数据还未公布,先看下2014年的情况。从深圳统计公报看,2014年,深圳小学招生16.25万人,同比增长10.5%。这与2008年深圳新生儿16万人的数据,基本吻合,还略有多余。可见,从总量看,这些深圳出生的孩子,无论他们是否具有深圳户籍,基本都选择了留在本地上学,或公立,或民办。
深圳教育局的数据则进一步显示,这16.25万人中,进入公办学校的约9万人,民办学校的约7.3万人。
有趣的是,在公立与民办学校的品质上,深圳与上海颇为不同。在上海,土豪们打破脑袋争抢的好学位,往往来自私立学校,而深圳的情况恰恰相反,名校基本都是公立学校,或与公立学校渊源极深。深圳民营经济发达、上海国有企业势力占优的局面,在教育领域似乎并没有反映出来。进公办学校,仍是大多数家长的第一选择。
4、学位房焦虑2013年开始,2017年进入峰值
在积分入学的政策下,要进公办学校,尤其是公办名校,标配是学位房。从新生儿数据可以看出,未来3年,达到学龄的儿童还将年增长5-17%。然而,具有历史积淀的名校,往往位于成熟社区,学位增长的张力有限。即使每年中考之后,南山、宝安、龙岗等区都有新的学校冒尖,但是,名校口碑和品牌的确立,并不取决于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更需要经受长期的时间考验。因此,公认名校的学位供应量依然是有限的。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去年向政协委员通报时曾估算:深圳小一学位缺口2014和2015年分别为3.3万个和2.6万个,2016、2017、2018年分别为3.6万个、5.2万个、7.7万个。初一学位在2014和2015年基本能满足需要,2016到2018年分别缺口0.9万个、2万个和3.1万个。到2018年,预计小一和初一总共缺口达到10.8万个。
普通学位尚且紧缺,更遑论名校学位了。
从深圳学位房大涨的时机看,其与婴儿潮一代的入学时间也大致契合。伴随在这一波婴儿潮的起点——2007年出生的孩子于2013年步入学龄,深圳学位房价格也于2013年开始节节升高,百花片区的双实验学位房,迄今单价已突破10万元。
其大背景正是,名校的学位房,在需求一侧进入了高增长的通道,而供应一则增长乏力。即使新的名校在成长,老牌名校的优势也不会在短期内被消弱。
2013年:婴儿潮一代入学,学位房开始大涨(图片来源:安居客)
而从深圳新生儿数量的增长看,这还只是开始。婴儿潮一代的入学洪峰才刚开启,学位房焦虑如今其实还未到峰值。而这一时点预计会在2017年出现,届时,2011年出生的孩子要考虑小学学位,2008年出生的孩子要考虑至关重要的初中学位。二者叠加,学位房走势还能如何演绎?
5、80后是妥妥的学位房接盘侠
不少学位房地段虽好,户型、建筑年代却不尽合人意,这决定了,许多传统名校的学位房买卖,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那么,深圳学位房的接盘侠中,主流群体是谁?
我们再引用一下深圳市卫计委的数据:深圳人的平均生育年龄是28岁。按此计算,2013年入学的孩子,父母正好是1979年出生。这也意味着,在此之后入学的孩子,父母基本是80后。无疑,80后是深圳学位房妥妥的接盘侠。
6、名校学位房辣么贵,有多少80后买得起?
首先,名校学位属于奢侈品,不是人人都会去消费。但是,中国人的一贯认知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投资孩子,总有父母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否则,你难以理解为什么教育近年会取代房地产成为朝阳行业。相对于数量稀缺的学位房,即使汹涌的新生父母中多一成学位房投资者,也足以推动某个片区的房价上涨。
其次,80后买房,不少是全家总动员。80后不比60、70后,他们的父母多少有点钱,80后购房,不少是举全家之力;尤其是买婚房,还可能得到两家资助。在关系下一代的学位房上,很多人更不会手软。何况,作为单独二胎政策的受益者,80后买一套学位房,可望解决两个孩子的学位,相对划算。
第三,对于新购房者,学位房太贵,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对于享受到房价上涨红利的有房阶级,尤其是在前海等房价上涨迅猛的区域购房者,可以通过换房购买学位房,其压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赵薇为了女儿能上重点小学,就是卖了复式大房,加上家人凑钱,换购了50平方、单价9万元、旧而小的学区房。换房,将是支撑学位房购买需求的新常态。其实,换房,也是房地产商未来的一大需求源。
7、学位房告别上涨的拐点是何时?
那么,什么时候是学位房结束暴涨的拐点呢?
2013年开始,深圳新生儿的数量虽然已出现小幅下滑,但是总量仍维持在20万+的高位。而学位房又有3-6年乃至长达9年的锁定期,因此,近几年内,其价格可能仍将能够维持,甚至继续上涨。不过,预计到2018年前后,价格大涨的局面应当不会再出现了,当然,大幅下滑也不太可能。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考虑一下留守儿童家庭的潜在刚需。8月24日,“文过是非”发表《开学将至,为什么深圳变成了离别之城?》一文推算,与深圳相关、在外地留守的儿童在300万人左右,这些儿童的父母大多在深圳,这些家庭同样对学位房存在着大量需求,只不过因为其消费能力有限,占比较小。即便以千分之一的比例推算看,一年也有3000套的需求。
另一方面,从供应端看,新兴名校的成长,带来的教育资源在各区乃至各片区之间配置的均衡化,也有助于某些传统片区的学位房告别炒作式疯涨,回归理性的供需平衡。
这,便是深圳学位房的真实状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