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牛教授的提醒:中国要有中国味道,才能对世界贡献更多

标签:
哈佛最牛教授的提醒中国要有中国味道才能对世界贡献更多 |
哈佛最牛教授的提醒:中国要有中国味道,才能对世界贡献更多
胡文
在哈佛的顶级教授中,对中国有无兴趣,上课第一次见面就会显露无疑。
迈克·普鸣(Michael Puett)就属于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大牛教授。作为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50岁的迈克·普鸣早以一门《古代中国伦理与政治理论》以及“普鸣挑战”哲学实践而声名远扬。王石两年前留学哈佛时,也听过普鸣这门课。这是哈佛第三受欢迎的公开课程,仅排在经济学入门和计算机科学入门之后,被哈佛学子们奉为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门课程。
8月6日下午,在哈佛亚洲中心,作为压轴课程,普鸣为哈佛深潜班学员带来一场《东西方文化思潮比较》的讲座。课前,普鸣与王石再次相见,自然格外亲切。而普鸣本身就属于那种十分具有感染人格的教授,加之他曾在北大做过一年的访问研究,不时冒出的普通话,使得整个氛围热烈而亲近。
在哈佛,普鸣主要讲授9位中国先秦哲学家的思想,包括孔子、孟子、庄子、老子等等。哈佛学子们普遍最为欣赏的还属道家,最喜爱的文本是庄子和《管子·内业》,都是典型的道家思想。道家打破“二元论”的观念,令人有耳目一新。道家审视世界的视角往往十分独特,这就从根本上打开了个人的全新可能。普鸣公开课的火爆,与当今世界年轻一代追求个性自由以及环保主义有着必然关系。
普鸣肯定是从宇宙之中,来看待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普鸣认为,各国的历史和条件各个相同,美国社会有美国的问题,中国只需要按通行规则行事即可,但中国不应机械地模仿美国。中国要有中国味道,应该走出自己的路。如果中国拼命想成为美国,中国人变成了美国人,就反而就迷失了自己,这是美国人不愿看到的。中国只有成为自己,才能对世界有更多贡献。
在普鸣看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而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并没有完全地向世界展示出来。而中国文化最优秀的部分,足以构建出未来中国文化以及现代国家的基础。
在普鸣看来,抽象的中国文化之于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不胜可数。比如说,中国的修身概念,与西方的人生来具有原罪的观点不同,中国人认为可以通过修身,把自己改造和提升为不同阶段的版本,通过生命改善和社会改进的结合,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完善。这就是普鸣眼中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作为哈佛深潜班的特邀嘉宾、哈佛访问学者,杨鹏正在这里翻译《道德经》,他与普鸣进行了互动交流。他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阴阳二字就极具内涵。因为它不是是非,不是正邪、也不是善恶,而是在一个开放系普鸣统需求一种动态平衡。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值得不断发扬。对此观点,普鸣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关于中国的探讨,在哈佛深潜班上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