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空中闪亮的那颗星,姚贝娜配不上吗?

(2015-04-10 23:57:58)
标签:

夜空里闪亮的

那颗星

姚贝娜配不上吗?

夜空中闪亮的那颗星,姚贝娜配不上吗?

       夜空中闪亮的那颗星,姚贝娜配不上吗?

 

胡文

 

在离开这个世界将近3个月后,姚贝娜昨天再次成为新闻热词。让她引起关注的,是柴静《穹顶之下》所提的那个机构——NASA。

 

昨天,中新社报道,据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消息显示,第41981号小行星已经被命名为“姚贝娜” (Yaobeina), 这颗小行星由香港业余天文学家杨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发现。 NASA 网站上这样介绍姚贝娜:“姚贝娜 (1981-2015), 一位才华横溢又充满勇气的中国女歌手,曾因在流行音乐方面的造诣屡获奖项。她有一首歌叫做《心火》,讲述她与癌症抗争的故事。不幸离世后,她捐献出了自己的眼角膜。”

 

小行星是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命名的天体。据专家解释,当你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之后,可以为其临时编号,报告小行星中心,之后经过多次检查,确认这颗小行星不是其他已知小行星,而且能够在至少四次回归中被观测到,轨道又能够非常精准地被确定,这样就能获得一个永久编号,而你作为发现者就得到了命名权。

 

以明星命名的小行星不止姚贝娜星一颗,还有金庸星、鲍德熹星、徐克星、林青霞星、周杰伦星等,其中有很多都是天文爱好者粉丝所送。而徐克星也是姚贝娜星的发现者杨光宇所发现。

 

不知姚贝娜的父母是否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个消息,想必刚刚度过清明的他们会在泪水中感到安慰。当我在NASA网页上看到姚贝娜的名字以及她的生卒年份时,我还是颇受触动,心生感动:一个在中国并不为许多人所知的非著名歌手,能够作为一个小行星的名字出现在NASA网站上,并且为她阐明了简短而充分的理由。这只能使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着“普适价值”这类名词。否则,一个深圳女歌手、一个小行星的香港发现者,不会同时出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网站上——这正是基于共同价值之上的共识和共鸣。

 

回想姚贝娜当初离世之时,深圳晚报为她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我也曾呼吁在深圳音乐厅旁为她塑像。当时,这并不为所有人理解。但是,当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姚贝娜”之时,姚贝娜的所为,依然值得我们再一次审视和思索。

 

昨天,“团结湖参考”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署名头条文章《什么理由让小行星被命名为“姚贝娜”?》。文章莫名其妙地评论说:死亡是生活中最严重的事件,但死亡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香港一位美丽女主播在家里烧炭自杀,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是,前不久内地歌手姚贝娜罹患癌症死亡,却引发了如潮的哀思。很多为此感到悲伤的人,甚至不知道悲伤从何而来。这两天,一颗新近被发现的小行星,被它的发现者命名为“姚贝娜星”,相关的介绍词提到了两点理由:一是姚贝娜充满才情并且与癌症搏斗,二是她死后捐献了眼角膜。这让人意识到,大面积的公共疼痛有着某种“遗传”的力量,它会像涟漪一样波及到意想不到的远方,并让人一再回想起疼痛的理由。每年4月1日,幸存的文艺青年都会纪念香港影星张国荣,并不惜揭开早已愈合的伤疤,但他的好朋友梅艳芳则几乎被遗忘。疼痛的文化机制,就是这么复杂而蹊跷。

 

我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是认为姚贝娜够不上那份荣誉?还是为香港女主播梁静雯烧炭自杀没有反响而鸣不平?整个思维逻辑混乱。至于拿张国荣和梅艳芳作比,更是不知所云。对于两个留给一代人记忆和欢乐的两大巨星,人们自会在心中久久怀念。张国荣在愚人节的纵身一跃,的确容易勾起更多人的痛惜和共鸣——这恰恰是人之常情。两厢对比,得不出文化疼痛和残忍的结论。

 

说到底,还是北京和深圳距离太远——同一个事实,看到的全然不同。但是,所有的故事,但并非偶然。或许在北京难以理解的事情,深圳却是如此简单——姚贝娜离世后的极尽哀荣,一点也不复杂和蹊跷。一个没有绯闻更没有丑闻、只是简单歌唱的美丽女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决定捐出自己的角膜,仅仅凭此便足以堪称伟大。在演艺圈中,在姚贝娜之前,又有谁有此义举?唯有在深圳,才会诞生姚贝娜;唯有在深圳,才能懂得姚贝娜;也唯有在深圳,才能明白:姚贝娜足够配得上那份殊荣。

 

天上的繁星之中,有一个颗,就叫“姚贝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

 

夜空中闪亮的那颗星,姚贝娜配不上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