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人民日报不发社论发红包,中国会变得更温暖吗?

(2015-02-21 10:02:36)
标签:

当人民日报

不发社论发红包

中国会变得

更温暖吗?

当人民日报不发社论发红包,中国会变得更温暖吗?

 

胡文

 

这个春节,红包照耀中国已经毫无疑问。当人民日报不发社论发红包,中国会变得更加温暖和富有爱心吗?

 

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希望是这样一个场景,而不是更加物化和越发冷漠。红包,能够成为催生那个情景的天使般的那个神器吗?

 

想象在春节之后,我们或许会多上一种可能:朋友圈化名某某的谁谁谁,我们能够见见面吗?而彼此见面之时,也会打趣道:那谁谁谁,我抢了你最大的一个红包!或者,我捡了你最小的那个——只有一份钱!

 

多年以后可以确定,广东利是的意义,正与互联网相似——产生连接,产生交融,产生记忆。15年前,我第一次到宝安区西乡劳动村采访,走访了三家土著家庭,先后收到了3个利是——一共70元。14年前的大年初二,我带着家人赶到龙岗区南澳,观看晚上的舞草龙——这是广东最具特色的年俗表演。初次见面的朋友,随手就给了小孩一个利是——一个50元的红包,让孩子惊喜不已。多年之后,劳动村早已天翻地覆,而南澳舞草龙年复一年,早已是声名远播。但是那几位乡亲和朋友的面容总会不时浮现出来,那是我对于深圳春节最为温暖的记忆。

 

在我看来,微信红包恰恰继承了广东利是的传统基因——从血缘关系扩展到血缘之外,从熟人关系扩展到陌生关系——借助技术革命,在一个个社群中瞬间消除隔阂、实现互动和创造欢乐。这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并无二致:发红包正是“我为人人”,收红包则是“人人为我”。至于“定向”红包,则更是广东利是的在移动手机升级而已——不同的是,和王老吉一样,微信红包完成了从区域性品牌到全国性品牌的瞬间再造。而所有这一切,都完美嵌入在中国春节这个举世瞩目的跨年狂欢之中,而红包成了我们的狂欢工具。微信红包的确立,和根植于中国许多乡村的“吃百家饭菜、嗑百家瓜子”的春节习俗同样是殊途而归:生命原本无意义,其意义正在于找寻出它的意义。

 

一种奇妙,也发生在金钱身上。红包仿佛赋予了一向势利的金钱以生命和人格。那么,就让金钱在移动互联的天空上中多飞一会儿吧——谁也不能否认,正是红包复活了现实中早已消失的一分钱。而即便只有一分钱,它的意义和价值一定比股市里的高出百倍——显然,它已不属于某一个人,它能飞多远,它的生命光芒就有多长。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微信红包正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伟大、最重要的一项人性化发明。

 

未来,红包到底会成为一种游戏方式还是社交方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极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在大数据之下,它就是一种人品的数据化表现。在这种方式之上,慈善、众筹、创业等更多新奇等候着人们去创造。

 

有了红包的这个春节,从早到晚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欢乐和温暖。那么,从网上到现实,能让我们这个国家中更多温暖,和富有爱心吗?至少从春节红包的传递及其理念乃至人民日报的加入其中,我看到了无限希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

 

红包照耀中国:能让这个国家更温暖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