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沪港通”首秀证明:“深港通”理应先行

(2014-11-18 09:04:25)
标签:

“沪港通”首秀证明

深港通”理应先行

人民币升值时代结束

“沪港通”首秀证明:“深港通”理应先行

——人民币告别持续升值时代

 

胡文

 

昨天是沪港通开通首日,沪股通与港股通热度迥异:开盘仅10分钟,沪股通130亿元的额度就用到六成,在上午盘期间,沪股通当日额度使用了82%,而港股通仅使用11%。下午2点时,沪股通总共130亿人民币的额度已全数用尽,而港股通额度尚余18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沪港通开通首日港股通的当日额度仅使用了17%。反观港股通,截至全天收盘还剩83.17%的额度未用。

 

沪股通首单为伊利股份,总成交股数32700股,成交金额85.02万元。港股通首单为长江实业,成交股数8000股,成交金额113.6万元。当天北上交易前五大股票分别为大秦铁路、贵州茅台、上汽集团、中国平安、伊利股份;南下前五大分别是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凤凰卫视、中国移动、友邦保险。

 

沪港通之所以出现“北热南冷”,主要是与投资者结构以及汇率有关。在投资者结构上,监管机构对内地个人投资者设定了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50万元的门槛,同时内地投资者多属散户,对于港股交易的熟悉程度有限,制约了大陆投资者投资港股通的热情。相比之下,在沪港通机制下投资A股要比原先的QFII和RQFII顺畅,许多机构投资者有了更好的投资A股优质蓝筹的途径。另一方面,港币汇率过高的买入和卖出价差也被认为是阻碍港股通的又一大原因。据称上交所当天公布的沪港通买入结算汇兑比率为0.79143,卖出结算汇兑比率0.79017,二者有着0.0126的差值。一进一出,即便不亏损,即有超过5%的汇率损失。

 

瑞银证券认为,沪港通北向交易资金流在最初可能更活跃, 原因在于: 1)在A股市场已然较活跃的投资者北向交易需求被抑制;2)明年6月A股可能会被纳入MSCI全球指数序列,因此海外全球基金有动机投资于A股; 3)北向投资者资金成本比南向投资者更低; 4)北向交易每日及整体额度大于南向交易;5)中国很多高净值散户或已持有规模不小的海外股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造成沪港通“北热南冷”原因有二:第一,港股处于历史高位,而内地股市则处于长周期慢牛起步阶段;第二,由于沪港通目前开放标的均为大市值股,并非内地投资者所喜欢。

 

个人认为,“沪港通”首日表现证明,海外机构投资的确与内地投资者理念存在很大反差。海外投资者依然青睐内地大蓝筹股票,而内地投资者在蓝筹股中,更青睐IT科技型及传媒股票。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凤凰卫视、中国移动即是证明。在我看来,沪港通的开通,其实不过证明“深港通”理应先行而已。原因有二:一、深港两地咫尺之遥,彼此更为了解,且在交易上更为便利。有行内人士介绍,沪港之间交易时间差为0.06秒,而深港之间时间差只有0.02秒,技术上可行性更强。二、沪市蓝筹股在香港上市居多,而深市科技成长类股票与港交所更能形成互补。比如韩国投资者就更盼望“深港通”早日开通。为何是“沪港通”先行,而非近水楼台的“深港通”先行,其中的缘由,大家可以细细去琢磨。

 

但可以预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深港通”开通只是时间问题。“深港通”开通之日,恐怕仍将再现“沪港通”北热南冷的状况。因为在“自由行”的多年带动之下,许多深圳投资者早已开通了香港账户,“深港通”更多的是带有普及性意义。而我想说的是,任何意图提高交易门槛的措施,反而只会使香港边缘化而已。

 

在沪港通开通背景下,瑞银给出了投资A股“新常态”的建议:即“买转型,卖周期”。2015年瑞银看好的5 个关键投资主题包括:1)货币环境继续放松,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负债率较高的地产/电力有望最受益;2)海外资金持续涌入。最有可能列入MSCI 指数的大型蓝筹股可能受到持续追捧。相比香港市场,质量更好选择更多的医药、可选消费或是海外资金关注焦点;3)国企改革全面启动后,建议关注电气设备/通信/机械设备/轻工制造的个股;4)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预计将有助于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扩大出口,如铁路设备/电信设备/能源设备/汽车配件等,但可能无助于消化过剩的投资性产能, 对建材/港口/建筑帮助有限。5)通缩可能继续,一般消费或持续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是瑞银关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判断。瑞银认为,从基本面说,因为沪港通启动,再加上其他开放资本账户的改革措施,即未来一年乃至几年中国资金流出规模将增大。中国楼市的低迷及增长前景的下滑、全球利率的攀升、中国国内利率的下降,再加上国内居民进行海外投资的需求和愿望日益强烈,这些因素均会鼓励资金进一步流出中国。鉴于此,再加上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已经接近公允价值,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时代已经结束。

 

而这种观点,我亦认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