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足球场:并不可靠的民意
(2014-09-02 00:58:09)
标签:
深圳足球场及储备用地利益之争 |
昨天凌晨,位于深圳中心区的莲花山展鹏足球场正式关闭。
对于铁杆球迷来说,这可能是十分难受和失落的一天。但在我看来,选择关闭或许对于相关方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结局。如果继续博弈下去,在当前的态势之下,可能就不仅仅是赚钱或者赔钱的问题了。
作为球迷或许并不关注这些。他们在乎的只是:或许,无法再在莲花山下踢球了。
“永别了,我们的莲花山足球场”。前天,在展鹏足球场最后一天营业日,球场旁边打出了这样一个横幅。许多足球队在入场前都会与横幅合影留影,口号各异,手势却是统一的:大拇指向下,表达对球场被拆的不满。
在一项有关反对拆迁莲花山足球场的投票中,据称参与投票的人数达到了2.7万人,反对拆迁的比例高达94%。球迷的不满和愤怒,理应理解。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不满和投票或许会帮一个倒忙。因为,围绕着足球场的种种民意或许并不可靠。一些情绪性的表达,甚至遮蔽了事情的本质。
没有说服力的94%
据个人观察,在围绕球场被拆的过程中,展鹏足球场的舆论攻势十分娴熟。除了足球牌,环保牌、规划牌、绿地牌相继打出,这次再次打出草根牌和悲情牌。加上黄埔雅苑业主的巨型条幅助威,展鹏足球场无论今后拆与不拆,都已经功成名就。
展鹏足球场的名称变化就很有意思。原来就叫“展鹏足球群场”,后来加上了“莲花山”,甚至就叫“莲花山足球场”。其地标意义一览无余,由此号召力巨大。
即便同样喜欢足球,但我依然认为,在深圳踢球已经是仅次于高尔夫球的奢侈运动。时间就不说了,踢场球至少要5人以上,还要偌大草皮球场。这在寸土寸金的深圳,绝对不是易事,因为场地的要求就决定了这些都是稀缺资源。如果一定要在视野和体验极佳的莲花山下踢球,更是对稀缺资源的莫大占用和享受。
问题是,深圳只有一个中心区,也只有一个莲花山。在中心区或者莲花山下应该建什么?如何使公共利益最大化?这自然需要进行公共讨论。自然有人希望保留球场,但或许那里更需要地铁站及上盖物业。但可以想见,由于相关性原则,只有踢球的人才会反对球场拆迁,而不踢球的人压根儿对此毫不关心,变成沉默的声音。因此,即便反对拆迁的比例高达100%,也说明不了什么。如果那里建个创意馆呢,或许又有100%的人赞成。
至于黄埔雅苑业主,更是搭便车的心理。如果保留球场,不仅景观视野更好,而且房价可以升值,自然会支持保留球场。这是和球场的一种利益共谋。相比之下,打个横幅才多少钱,万一博弈成功了呢?但它同样代表不了真实的民意。唯有科学的规划以及更为广泛的调查,才能代表民意。
足球场博弈的本质
足球场博弈的背后,实际上是政府储备用地的利用和回收问题。
类似展鹏的足球场,在深圳还有不少。这些场地大多是政府储备用地。当年租赁这些土地,主要是提高利用效率。但时间一长,租赁方的期望值也高了,胃口更大了。一是希望长期经营,二是希望变成业主。再不济,也能在拆迁时获得一些赔偿。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就是如此,再加上利益交织,事情变得更为复杂。
2012年4月,展鹏足球场东侧被收回时,同时被爆违法经营8年,估计收费1500万元左右。这些收入哪里去了?晶报记者张国防当初进行了一番调查。八方物业管理公司及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投资有限公司相继进入调查视线。但最后,无果而终。
就展鹏足球场而言,其用地属于政府储备用地TFT-001,总面积约为2.41万平方米。其东侧部分已在2012年4月被收回,作为深圳市儿童医院用地。其西恻部分,暂时做了保留。当时深圳市土地储备中心表示,鉴于其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展鹏公司同意接受评估价缴交短期利用费,并承诺政府需要使用该地块时无条件退场的前提下,他们与展鹏公司完善短期利用合同,费用上缴财政,利用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期限届满后,若该地块需继续作为足球场,则通过招拍挂方式确定利用单位。
2014年初,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示《深圳市FT 01-01&01-02号片区[福田中心区]法定图则修编(草案)》,位于红荔新洲十字路口东南侧的02-01、02-02地块,即现展鹏足球场地块被规划为商业用地,容积率在7.0以上。两地块将兴建的楼宇高度控制在200米、150米左右。这意味着,展鹏足球场的撤离已经不可避免。
在诸多球场的博弈中,有一个例子十分经典:某球场老板带了一纸公函,自称是XX情报部的线人,球场具有收集情报的功能,希望规划国土部门延长经营时间。围绕着储备用地的激烈博弈由此可见一斑。
日渐减少的足球场说明,规划国土部门的确需要对体育用地进行更为精细的规划,同时对储备用地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以让球迷有更多的选择——当然,并不一定在莲花山下。但是,透过这个案例,多年来涉事其中的球迷、业主甚至人大代表难道不能从中悟出一些滋味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