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住房永远没有合理价位---经济学者岂能赌咒发誓—《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8月13日

(2007-08-15 08:04:00)
标签:

杂谈

住房永远没有合理价位

——《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8月13日“经济学者说”之十二

房地产市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一旦房价失去控制,就会如脱缰野马,越涨越疯,一发不可收拾。。。。 

----------------------------------------------

 

经济学者岂能赌咒发誓
——《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8月13日时评
   明智的经济学者只应该告诉民众,未来应该会大致怎么发展、为什么会这样,让民众自己学会去分析、判断,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宣扬将来必是怎样。。。。。
住房永远没有合理价位

陈杰 

——《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8月13日“经济学者说”之十二

防止房价暴涨暴跌、实现房价稳定,是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政府在实施住房市场宏观调控时所应追求的惟一目标。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围绕这个中心点展开。

    房地产市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一旦房价失去控制,就会如脱缰野马,越涨越疯,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房子与其他商品很不一样。第一,没有什么完全替代品。猪肉涨价,人们可以去吃羊肉、鸡肉、鸭肉,猪肉价格涨不到天上去,迟早会回落。第二,短期内供应弹性很小。空调一涨价,厂家马上就开足马力,价格很快会回落,不会长期高企。但住房建筑周期很长,审批程序多,短期内供给很难做出调整与反应。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现代金融杠杆工具作用下,房价有很强的“自我增强机制”。房价涨上去后,先前买房的人会因所购房产增值了而增强在银行的贷款能力,放大对住房的支付能力,从而如滚雪球般推动房价一步步攀升。第四,住房在人们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所以人们一看到房价有上涨迹象,就非常害怕稍一迟疑造成巨额损失,恐慌性购买更容易出现在住房市场。后面三点特征同样作用于房价暴跌的时候。

    基于以上这些道理,房价十分容易出现波动。如果不在房价出现疯涨迹象的早期就及时作出灵敏反应,等房价达到一个高位再想稳定就非常困难了。房价疯涨,其实对谁都没有好处。看似开发商从中受益,可有远见的开发商都知道,房价疯涨时往往带动地价更疯狂,让长远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威胁,处于很高的风险之中。谁都知道盛极必衰的道理,可房价一旦如加满煤的列车高速跑起来,很难拖住它奔向深渊的步伐。

    同样,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已在国民经济及金融体系中占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硬生生让房价大幅回落,代价会非常大,也基本不可能。当前任何现实的政策都只能希冀稳住房价。不要说跌去一半,让房价跌上10%,中国经济、中国金融就受不了了。我这里不想矫情地谈什么立刻让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因为按照格林斯潘的说法,像住房这样带有资产性质的商品,我们几乎永远无法给它们找到一个所谓的“合理价位”,再加上在中国这样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下,所谓符合基本面的房价水平更是无从可考。因此我也更不想争论当前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房价有没有泡沫,在我看来,这种争论没有现实的政策意义。没有泡沫怎样?没有泡沫也不能代表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房或住得到房,不能代表房地产政策就是成功的。就算有泡沫又怎样?即使存在泡沫,也不一定代表就要去挤破它,完全可以实现“软着陆”。具体来说,就是让房价在现有高位盘整,让国民收入逐步赶上来,达到合理的房价收入对称水平。连涨了7年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也在逐步自然冷却之中了,房价降幅是有,但并没有如一些预言家所说崩溃了,对经济的冲击也比预料的低。英国、爱尔兰、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更是在连年高涨之后基本实现软着陆,并没有对经济产生大的冲击。关键是要看到,房价如果大跌,对谁都没有好处,对谁都是灾难,没有谁可以从这场灾难中幸免。那么,不管是以前政策失误也好,市”旧矸⒄构媛梢埠茫么蠡肪巢豢煽沽σ埠茫热环考垡丫窍衷谡飧鏊搅耍钪匾氖窍衷诓荒茉俜复砦蟆6唐谀谧龅讲辉偃梅考鄞笃鸫舐淞耍鸩轿榷ǎて诤蠓考鄄庞锌赡芑毓榈接牍窬梅⒄菇锥巍⒐袷杖胨较嗍视Φ暮侠硭健

    具体到在中国当前这么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背景和房地产市场环境中,到底如何实现房价稳定,那需要高度智慧,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我还是以为,如果目标明确之后,政策工具的选择不是问题。

http://www.china-crb.cn/HTML/2007/zhuanlan/20077766.html

 

经济学者岂能赌咒发誓

陈杰 

——《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8月13日时评

 
   当前房地产市场很热,引发很多学者都来讨论。这当然很好,住房问题是个大问题,需要各方面各个领域的学者一起研究交流。但讨论的人多了,要想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被传播出去,就不那么容易了。有时候光有理、有真知灼见还不行,还不得不说些“出位”的话,才能引起注意。

  近期徐滇庆教授在《中国房地产报》上撰文,题目就叫“深圳房价明年降了我公开道歉”,文中还说:“我们不妨再豪放一点:如果明年(2008年7月11日)深圳的房价比现在低一分钱,我一定在《南方都市报》上用整版篇幅向深圳的市民道歉。”的确够豪迈。此言一出,确在舆论上引发了不小的地震,纸面媒体都评论连连,更别提网上的热闹了。还纷纷有人对阵对赌。

  徐教授是我的前辈,也曾有幸有过面缘,本来不当议论,但还是有些话不得不说。本来经济学者卷入社会发展问题的争论、参辩民生话题,也在情理之中,很多时候还是社会之需、职责所在。不管何种动机与缘由,各方经济学者一直是媒体宠儿。但经济学者,在借助媒体而强势进入社会舆论时,到底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和原则呢?我个人以为,应该是“传播学理以启发民智,介绍先进知识与经验以引导健康的思维和观念”,而不是在于验证自己未卜先知、神机妙算,以树立个人言论权威。

  经济学之所以区别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医学,是在于任何一个社会经济现象都同时有很多力量在共同作用,导致没有一条必然的规律可以借用来告诉你未来必将如何。天文科学非常复杂,但借助牛顿力学,人类很早,大概几百年前,就能非常确定地知晓某个行星在何时何地出现,包括其1000年以后将要运行的轨迹都可以非常精确地描述出来,现代科技更是可以精确到分厘不差。因为只有一种力量在作用。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就不是这样了,每个经济现象中都有很多力量同时作用,而背后的每个力量又往往都有可能在随机地、难以捉摸的变化之中。因为经济事务事关每个人,往往我们还是置身其中的导演,这就更让经济事务的发展方向不可能准确测算。比如,至今还没有哪种经济学或金融法则能100%预测准明天的股指具体值,因为一旦100%准确,那么知道的人们就一定会从中牟利,从而改变运行轨迹。

  所以明智的经济学者只应该告诉民众,未来应该会大致怎么发展、为什么会这样,让民众自己学会去分析、判断,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宣扬将来必是怎样。再好的经济学理论也只能是拟合长期趋势,在长期内得到验证。

  回到房价这个问题来看,也是如此。单来自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就足以让房价变得十分不可测,而政府调控政策本身的变化又是不可测。中国房地产市”旧砘故鞘苷府政策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这个非常时候,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经济学者可以谈大势,但非要把自己的观点和个人判断加于社会大众,非让所有人信服,就不该是学者应该做的事情了。

  当然我看到在上周的《中国房地产报》上,徐教授开始列出自己认为房价继续上涨的5点判断理由,这就很好,对读者们很有参考意义,尽管读者们并不一定全部认同。但其中最后一条,新闻媒体添油煽风,推波助澜,那么像徐教授这样言之凿凿,都豪赌明年深圳房价不下跌的行为,又是给民众什么样的心理刺激和暗示呢?又算什么呢?最后,如果再较一下真,所谓明年7月11日深圳房价不下跌,从房地产专业上是个模糊的说法。因为房地产业内部都知道,标准没定,房子不同时期价格不好直接比较。如果深圳好事的开发商们偏偏集体不喜欢这个赌注中的某一方,只要联合起来,都能按自己意愿让其中一方输个“含冤”而败。当然,还不要忘记我们可敬的房地产统计部门的“统计”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