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堂生动的“家长培训”课(二)

(2011-03-25 08:18:45)
标签:

沟通技巧

“四平”苹果

接纳

同理心

说话机会

皮格马利翁效应

育儿

分类: 学习与成长

           一堂生动的“家长培训”课(二)

——沟通技巧与故事分享

  沟通中

文字语言传达信息

有声语言传达感觉

肢体动作传达态度

沟通中的技巧

        一、给孩子尊重的感觉—— 用不干涉、不控制、不放纵接纳孩子

 在和孩子沟通中,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四平”,那么沟通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所谓“四平”就是:

1.平身:家长和孩子谈话时,应该抛弃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蹲下身子。家长居高临下,孩子就会有压迫感

2.平视当你蹲下来的时候,自然就与孩子在同一视平线上,不但拉近了距离,也让孩子感到了被重视的感觉。

3.平呼:在小学后,尤其是对于男孩子,呼其大名更好。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大人是平等的。我听过一个小学生学一个男孩子的妈妈叫这个孩子的小名的样子,然后其他人就哈哈大笑。我想那个时候,这个孩子感到是羞辱。

4.平等: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和朋友、熟人见面时,你有没有很正式的把孩子也介绍给他们?很惭愧,我没有这样做过。

老师讲述了蛋糕店里的一幕。

妈妈:你要吃什么,快点说。

女儿:我要吃香芋冰山。

妈妈:你平时不是爱吃巧克力味的吗?!

女儿:我今天想吃香芋味的了。

妈妈:你刚才进门的时候不还说要吃巧克力味的吗?现在看到香芋味的又变了,有没有一个准儿?!!

女儿在妈妈责怪声中、在售货员的目光下低下了头。我们可以想想小女孩此时内心的感受。

 

二、积极的态度聆听

      以非语言传递信息

         用行为寻找答案

 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有更深刻的体会,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在我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了,今天听来,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一位妈妈和儿子去玩,感到累了的时候儿子说把带的苹果吃了休息一下。

“这两个苹果,你打算怎么吃啊?”为了检验儿子心中是否有自己,妈妈问儿子——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你呢?

“我一个咬一口。”儿子回答到。

       看到这里,容我问2个问题:1听到这句话时,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2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想好了答案,再往下看吧。

http://s8/middle/6591cda7x9f3ba431f7b7&690
     你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看电视时的“优美”姿势——看得时间太长了

“为什么呢?”妈妈问。

“我想知道哪个甜,把甜的给妈妈。”儿子一脸的认真。

我们都很感动,可是想一下:对话如果停留在了“一个一口”呢?惊喜就在那一点耐心之后。

下面这个故事,我相信很多妈妈都听说过。故事的详细过程已经记不清楚了,就说说大概吧。

这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主持人: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小男孩:飞行员。

主持人: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正在天上飞,可是突然没有油了。你会怎么办?

这是主持人突发奇想的问题。

小男孩:我会让大家系上安全带,然后我背着降落伞跳下去。

主持人:为什么呢?

听到小男孩的这句话,全场一片惊愕声。但是主持人并没有就此打断对话,而是很认真地问他。

小男孩:我要下去找个加油站,然后再回来给飞机加油。

小男孩说这句话时,满眼的泪水。

如果这个对话也只到“……我背着降落伞跳下去。”会是什么结果?

让我们多付出一点耐心,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说话机会,把问题放在沟通区。

在“宝贝,对不起”中,我有深痛的教训:即使孩子犯错了,我们也要耐心的听他把话说完。

三、给予同理心的接纳

       完整有效的聆听

           善解人意的应答

 对于孩子摔倒了,家长的反应大概有四种:

1.赶紧跑过去将孩子扶起来,不停地拍地或者是绊倒孩子的东西。

我们对于这种做法都持否定态度。这种做法是在为孩子的错误找借口。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养成找借口、推卸责任的想法。

2.不理不睬地站在一边,看着孩子自己爬起来。

     与第一种完全相反的做法。有人说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但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家长的这种做法,容易让他产生“妈妈/爸爸不爱我”的想法。

3.鼓励孩子:你是男子汉,妈妈相信你会自己爬起来的。

这种做法确实是在鼓励孩子,却压抑了孩子负面情绪。研究表明,男孩在小时候其实比女孩子在情绪上脆弱得多,更需要关注。

4.把孩子扶起来,安慰地说:摔疼了吧?妈妈摔了也会很疼的。

也许这是最易和孩子拉近心理距离的方式了——这些话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同理心。有时候妈妈这么说,反而会激起孩子要表现自己的勇敢。

同理心——剥洋葱

一个比喻:对问题一层层的进行分析,就像剥洋葱。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你对……(事情)感到……(情绪)

你觉得……(情绪)是因为……(事情)

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考虑——有点难。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倾倒出自己的想法——那是以成年人的角度而不是孩子的。

四、用认同的胸怀赞美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这句话的最好明证。赞美会让孩子把正确的事情做下去。

 

因为篇幅有限,在这里不能和大家把上课的事例一一分享。但是课堂上的两个游戏,对我、对参加培训的所有家长,都是震颤心灵的,所以,我在下一篇文字里和大家分享。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1704054183/profile做阳光妈妈

 http://s8/middle/6591cda7ga39c81aa65d7&690



http://s14/middle/6591cda7ga39c78ec356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