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识字法儿歌白板识字卡 |
分类: 育儿记事本 |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开始读儿歌给他听。小家伙常常能够静静地听完整本书。后来会经常冒出一两句,甚至自己“改编”儿歌:“大芒果,甜又甜;人一吃,就过敏。”就是儿子的“杰作”。也许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培养了儿子对书的兴趣吧。
(二)看到汉字就读给他听——识字的开始
大概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每次出门,看到汉字,我就指给他看,说一句含有这个字的儿歌或者是和实物联系起来。这样做,汉字就是某个具体的东西或者行为,不再抽象。开始儿子不习惯,并不配合,但我没有放弃——当然绝不会强迫。我指着“汽车”这两个字,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就是你手里的“汽车”,等等。和自己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
上幼儿园之前,这是儿子识字的主要方式。因为我的坚持,儿子走在路上时,对广告牌、公交车等有字的东西总是很感兴趣,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这也许就是识字习惯的养成吧。
(三)识字卡片——大量识字的基础
上幼儿园后,这种方式显然不合适了。
儿子经常在家说班上小朋友的事,于是突发奇想:把小朋友的名字写在卡片上,贴在墙上——这是此法的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我经常“骗”儿子识字:“腾腾, ‘林毅夫’在哪儿?”或者是“噢,‘林毅夫’不见啦。是不是回家啦?我们一起找找吧。”于是就“帮助”儿子在那一堆名字里开始找。
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和小孩子说话,也要特别注意方式。
同样的思路,我把儿子痴迷的“托马斯和朋友”里面的人名也贴到墙上。
为了帮助儿子尽快记住,经常使用联想法。教儿子认 “爱德华”时,告诉他这是“肯德基”的“德”等——和他喜欢的或是熟悉的名字联系起来。后来儿子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看到“李家凉皮”,激动地喊 “那是‘李浩明’的李”。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着复杂的心理过程:孩子会在短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字上,同时会在大脑中把这个字再回忆一遍,并且联想到了其他相关的字。
之所以写下“托马斯和朋友”里面的人名,因为这是儿子喜欢的。因为喜欢,当我写这些名字时,儿子会主动地看着;因为喜欢,我读的时候他会认真听;因为喜欢,他会经常站到那些卡片跟前主动问我。有这这三点,识字的效果好很多。
(四)充分利用小白板——丰富识字内容
对于小白板的利用我有两点体会。
1写下生活中出现的“新词”
买回小白板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好如何使用它。后来发现,儿子经常会问我某个词的意思。开始时只做个解释,后来就先把词语写在白板上,然后解释给儿子听。写完之后,再重复一遍。为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复习”时我指着某个词,让儿子来“表演”,或者自己“表演”两个动作,让儿子选择符合词义的——不但对识字很有用,而且有助于词语的记忆。
“联想”法经常使用。小白板常常出现这样的“图画”:
随着儿子识字的增多,小白板的这个用处越来越明显了。比如说“里”和“理”等等。
(五)写下旅程路线
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1老公每次出差后,我都会在小白板写上行程安排。比如老公到雅加达:家——咸阳机场——深圳——雅加达——公寓。在每条横线上再写上乘坐的交通工具。
2我们的旅行路线。可是较远的旅行,也可以是远足。
3一天中去过的地方。从出门到回家,去了哪些地方,怎么去的,都写下来。看着这个“旅游路线图”,可以让孩子讲一讲这些活动。一般都是我和儿子一起回忆,边回忆边写,顺带着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我想这有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的思路;有助于孩子认识路线、熟悉环境。
(六)电脑的应用
(七)其他
2在活动地写下活动名称。在儿子的床头我写了“睡觉”和“起床”。晚上讲完故事后,就指着“睡觉”提醒儿子,早上指着“起床”了。后来儿子熟悉了,变换方式:故意指错,或者问“现在该干什么啦?”(后来又增加了他听过的故事的名字。)
在卫生间的镜子上,贴上这些字:
水
洗脸前,我指着卡片说:腾腾小朋友肯定是 “节约”而不是 “浪费”水、时间、牙膏,对吧?
在识字过程中,有两点我觉得要强调一下:
1识字要随时随地。在家时,小白板和识字卡都很方便;出门时随身带着笔和纸,因为儿子经常会问我某个字怎么写,或者是认错字时方便纠正,当场纠正往往会事半功倍。
2不要把识字当成一种任务,更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有一次看到一个3岁的孩子已识字几千,不由得为儿子着急,结果差点使儿子失去了识字的兴趣。
不管哪种方式,有一个步骤是必须的:重复。当你不去计较自己重复了多少次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想让孩子学得轻松,我们就得做个有心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即教育”是最好的总结。
这些都只是方法,其实操作起来,每天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在儿子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一两个字或者是三四个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我想对于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也是有帮助的。儿子就很喜欢书——当然是让我们给他读。
http://s6/middle/6591cda7xcc0041aadc2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