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的语文时光//肖培东
(2020-11-03 11:37:11)分类: 我们的声音 |
邱老师为书序微信我的时候,我正漫步在老街的小巷里。悠长无底的小巷,隔离了浮华与喧嚣,沉淀人的心情。错落在左右的那些石墙或青灰砖的老房子,不急不慢地接收着阳光与清风,丝毫不在意远处那些高楼的疯狂滋长。角落里不时闪出的丛丛绿色,很自信地闪耀着光芒。那一刻,我是想忘记一切的,包括语文。
我确实有点想疏远一切的感觉,这个世界太折腾,太闹。
小巷满足了我的心理需求,邱老师的这本书则是另一种形态的巷子,每个素朴清新的文字,都像铺在地上的鹅卵石,光洁透亮。我一页一页地读着,就像从这一块块散发着清韵的石头上走过去,一段段语文的故事便忽隐忽现。
答应为邱老师的新书写点什么,是因为她和她的语文,小巷一般地在蔓延着一种骨子里的安宁和从容。各种语文教研会议,我们偶有谋面,但交谈不多,印象中就是她浅浅的笑容和温和的表情,真爱语文的人多半是这样的。她的新书,是《我和我的语文》,这就更巧了,我和我语文工作室的学员们,经常用的集体作者名称就是“我们和我们的语文”,我们之间,只差了一个“们”字。嵌在书名里的,是小巷里独行的身影,隐约,再清晰,最后全化成了她和她的语文。
比起“我们和我们的语文”,邱老师更想表达什么呢?我细细捧读,在“我和我的语文”之间寻觅、感受。
我和我的语文,是一种纯粹,很洁净,很执着,很热爱。
邱老师1999年走上语文教学的讲台,20年来,她屡屡收获着语文教学的芬芳,硕果累累。靠的是什么?对语文的热爱!爱上语文,是她一生的功课;向新而生,向美而行,唯愿今生不负语文,是她永远的追求。没有这样澄澈的心灵,没有这样纯粹的热爱,自谓为笨鸟的邱老师是飞不到现在这样的高度的。俗世喧闹,我们很容易在功利浮躁中湮没,在物欲横流中迷失,简单、纯粹又有热爱的内心才是我们立足于世、升华生命的资本。我们时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浮躁,又可曾想过自己的责任,想过生命的担当与行走的姿态?而读邱老师的文字,就如同走在这洁净、清新的小巷里,躲过了世间的喧嚣,避开了人世纠缠,但生命的行走,却一点都没有停歇。“我用勤奋的笔记录着教学札记、教育心得,在这片纯净的天空下,我发现自己依然可以在忙碌中保持一种旺盛丰盈的生命状态。”“未来的日子,不求每一天都有阳光,但愿每一天都漫过心灵的海潮,每一天都花红柳绿。”诗意的语言背后,是美好的生命姿态,带着一颗赤子之心的邱老师就从那幽静的小巷中走来,再走向深处和远方。她纯真善良,不谙世事,不理会人世的噪杂与扰攘,只专注于前行的方向和抵达的路程,一路走来她是这样的平静和无畏,雍容脱俗。她那么简单,“没有多么高尚的梦想,唯一想到的就是要像他们一样优秀”,以证明低起点一样也可以跳得高。她那么纯粹,在家人无尽的欢喜和期望里,她却像个孩子一样开心着,坐在列车上就着铿锵的节奏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她那么洁净,“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路上的蚂蚁,爬行的蜗牛,厚积的落叶,寂寥的星辰,她都能听到它们悄悄的诉说和无声的歌唱。再怎样纷繁复杂,这个世界,本质上还只是你一个人的世界。单纯的生命才会活得更加灿烂,就像这斑斑驳驳的苔痕,永远跃动着生命的气息,拥有无限的可能。细读每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无限的可能,全都围绕着一个词——语文。
她爱语文,对语文,她自始至终保持着开放的胸怀和童稚的热情。
“语文,就是生活真实的底色,是生活深刻的注脚,值得我们倾其一生,去好好爱。”她这样说。“怎样才能从教学技巧类的沉迷进入对文本解读的深入思考,去实实在在地触摸语文的本质之美!”她这样问。“我们的语文课,当直面文本,潜入语言文字深处,触摸文字温度,咂摸文字意蕴,领悟生命的启迪。”她这样想。“每一节课都是新的创造。”“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文本解读都是新的体验。”修炼可见的专业智慧,修炼不可见的人格魅力,她,这样做!我很感动地走在她的语文思绪里,她的语文同样很纯粹,很洁净,在当下江湖味、功利气十足的语文圈里,这样的坚守尤其难得。新语文,守的是初心;融教学,底色总是语文的教学。我读她的课例,读她的教学镜头,都能清晰地感应到她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深刻、准确的理解和坚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语文教学又是一个充满思想的精神活动过程。回到语文教育的本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的纯粹,首先是人的纯粹,技术推进到一定层次是与人生相贯通的。心胸开阔、心怀坦诚的歌者,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眼界深远的歌者,更容易拥有深沉的气息,更容易找到歌唱的支点和声音的高位置。同理,从邱老师的语文课堂追溯而上,我们最后看到的必然还是这个纯净善良、热爱生活、内心世界简单又无比丰富的人。一个人的精神层次越高,追求的就越是素简。我和我的语文,或者,我们和我们的语文,其背后都应该是如此。
我和我的语文,还是一种孤独,是真实、深刻的坚守。
放大的“我”,是寂寞的身影,是孤独的时光。有人说:“每一个热爱孤独的人,都有着发烫的灵魂。”孤独是灵魂的属性,精神层面有所追求的人,必然热爱孤独。读懂孤独,意味着我们不再屈从,厘清边界,更由此看清生命的本质。信手拈来的从容,从来都是厚积薄发的积淀。语文人只融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过于频繁且深刻地陷于世俗杂音与纷乱社交中,会很容易失去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你想走得更远,你就必须要拥有一条宁静、清幽的小巷,以及与这样的小巷相匹配的独行的自由时光。
我喜欢在幽径的巷子里踽踽独行,甚至就是为了那份特有的孤独和安静,它让我心无旁骛地接收着阳光和风雨,天真又欣喜地与每一朵颜色、每一声鸣唱相遇,深深感受着昔日岁月那陈旧的遗韵,并能去思考着前方每一个拐角处的隐隐约约、浅浅深深。我想,邱老师也是这样的人。避开车马喧嚣,在心中修篱种菊。孤独,才会让你看到自己,看到语文。要做正版的自己,你就要学会持有并享受孤独,要学会利用寂寞时光为自己的生命增值。这本书,我读到的并不只是语文,还有邱老师的孤独,很幸福的孤独,很语文的孤独。她的时间,要有意义地流逝。她的课堂,需要这样安静读书。为此,她“宁愿有更长的等待”。在孤独中,她觉察到“手中其实紧握着多少个生命的种子”,她足以对抗尘世的种种喧嚣。也因为孤独,她“望着远处静默的山峦,翅膀掠过清晨高远的天空”,以此打开生活的每一天。孤独,让千山万水的飞跃有了沉甸甸的思考,有春夏秋冬的度过有了精神的痕迹,更让她的语文教学发生了真实的朝向内心所求的变化。“不再有意识或潜意识地以漫无边际的宽博为美,不再以绚烂缤纷的丰富为美,不再以莫名其妙的个性解读为美,不再以深不见底的深刻为美,不再以渲染煽情求得感动为美。”坚守语言核心,坚守语文初心,坚守课堂静心,坚守师者本心。语文教学守正且务实,孤独中的语文思考朝向本真,无数次地激发她语文教学的灵感,《与朱元思书》《鸟》《春酒》等文章的教学都留下了如给春酒取名、爱鸟却不忍看的背后深意探究等让人心折的课堂镜头。让语文回归语文,你就必须回归到“我”的角色和位置上,枕一舀语文湖水入梦,让心灵扎入沉吟的语言土壤,去思索,去舔舐,去体悟。看得见成长的语文教学,必然要把自己那颗在世俗中熏烤过的灵魂拖曳到幽径的小巷,在安静的角隅去细心耕耘,独自思索。与语文相守,“独”而不“孤”,邱老师的“我”和“我的语文”,就是一座孤独又会呼吸的岛,她在星辰和大海的怀抱里,开始语文的故事。我很希望这样的故事她能永远叙写下去。
我和我的语文,更是一种个性,“我”在其中,“我”即语文。
罗杰斯曾说:“一个人最深形式的绝望,是他选择成为别人,而不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走过的路,最后都是别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表达自己,证实自己。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有风格、有个性的教学,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美的高境界。优秀的教师必定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生命形态没有固定的标准,优质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却是必须彰显教者的个性。百花齐放、流派众多的语文大地上“我”要绽放出自己的色彩,散发独特的芳香,“我”和“我的语文”,流露着对属于“我”的语文教学特质的追求。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师不能被他信力左右,必须有自信力,形成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根本没有可能领军,不可能出类拔萃。“我”和“我的语文”,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我们要重新定义每个个体,重新定义“我”。做出自己的思想与风格,才是认真的做事。在尊重并遵守语文教学规律和本真的前提下,邱老师要追求的,是“有我”的语文。思想来自深刻,来自对语文教学本质理解的专注以及对语文对自我的尊重。阅读这本书,你会读到邱老师诸多的语文思考和语文实践,一定也会冲击着你去静心思考“你”和“你的语文”。
她对语文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变化:从以教参为圭臬准绳到以阅读为财富资本,从对教学技巧的沉迷到对文本解读的深入思考,从外在形式的演绎到内在灵魂的深层触及。
新语文的“六条路径”,新语文的“五美追求”,新语文的“四个坚守”,新语文的“三大特征”,新语文的“两种修炼”,新语文的“一种实践”。嵌在邱老师的语文理念中的“六五四三二一”,很清晰地折射出邱老师教师个性的觉醒与发挥、个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个性教学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学生生命自觉的激发与利用。这个浮躁、随大流的年代,她就这样勤于学习、思考与探究,找到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的独特理念及课堂教学的风格,“在宽宽的语文生活中蓬勃地经营自己的语文天地”,活出自我的风采。
这就不得不去猜想那些安静、寂寞的语文时光里,邱老师踏踏实实的付出,她的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还有她对思想品质修养的养成与提升。如同那条僻静的小巷,总是无声无语,却又是保持着精神独立,吞吐、吸纳岁月的气息,从未停止生命的成长。不信,你可以窥见那幽深处的星星点点的绚丽,是纯真,是热爱,是坚守,是自信,是“我”,是“我的语文”。
这本书里,邱老师提到了很多语文人的名字,我也忝列其中。我感动于她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也惭愧于自己的多年懈怠和不思进取。世界是属于有心人的。我在初秋的阳光中走出小巷,又走进她的文字里深深浅浅地去阅读。我开始清晰地听到我自己的足音,我开始过滤我的思想,剔除灵魂中的瑕疵,我开始并渴求能持续地接受这样的精神洗礼。祝愿更多的语文人,能和邱老师一样,拥有这般灿烂的、安静的和美好的语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