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师大“百人千场”丽水庆元送教活动感受

(2017-01-07 22:26:22)
分类: 八面来风

一个字的距离

                     庆元县第二中学  姚传花 

师:“天与云与山与水与?”让你添加一字,你会加什么?

生:我会加“我”,“天与云与山与水与我”……

师:云是被天包围,天是最大的,人在天面前都很渺小,我是最小的,浩茫的世界,我们才是最小的……我的遗世独立,我的淡淡哀伤……

或许,我们和大师的距离就在一个字、一个标点、一个眼神。想起自己不久前才上过的《湖心亭看雪》,真真觉得自己对张岱,对文字都是一种莫大的亵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习惯,把古文课上成翻译课,把经典当作认读材料。

短短一天的培训,有文雅清新的胡老师,有淡定风趣的詹老师,有激情澎湃的华老师,有睿智帅气的肖老师,有沉稳内敛的贾老师,有可爱诚恳的吴老师,有学识渊博的张老师,文字都不足以表达自己此番学习的触动。因怀孕生子,这几年的心思主要都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大些。回头看看自己,似乎仍是一事无成,想着有个发力点能让自己重新出发,可是每每都被自己找各种理由借口给搪塞过去。

现在的自己有着各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插花,学习制作小西点,学习刺绣,学习裁缝,可是却忘了,自己首先是一名语师。为什么同样上《湖心亭看雪》自己却只是纯粹的将它当作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来上?除了苍白的文字解读,白描手法的简介外,我似乎都找不到出口了。我想各种症结都可以集中到以下几个字上。第一个字——懒。懒得思考,懒得动脑,有现成的东西后就只想着修修改改,借用别人的。长此以往,把自己都给丢了。第二个字——怕。怕付出,怕付出没有回报,怕被人笑话,怕出丑,怕站在众人眼前,怕自己比不过新生代,怕自己跟不上前辈的节奏,前怕狼后怕虎。第三个字,我想应该就是逃不出“变”了。一直习惯呆在舒适圈里,害怕现有一切发生变化,所以懒得“变”,更是害怕“变”。

除了偶尔微信圈发点矫情的文字外,自己似乎已经很少动笔写点东西了。此番上课的老师,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乐于学习并且愿意改变的人。

从今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庆元没有马,没有海,但是有睁眼可望的山,有触手可及的负氧离子,有淳朴敦厚的民风。从今起,珍惜拥有,起航。

                      “百人千场”培训心得

荷地中学 吴梦绮

1229,在庆元举办了“2016浙江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我们作为语文学科的老师有幸到场观摩学习。当天上午我们首先聆听了优秀教师胡晓雯与詹鑫老师展示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华慧慧老师展示的《植树的牧羊人》以及肖培东老师展示的《湖心亭看雪》,并在下午继续聆听了贾龙弟老师的《美丽的颜色》,接着就是吴克、张卫老师的精彩讲座,最后肖培东老师对以上几节公开课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通过一天紧张而充实的活动,我收获颇多。首先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作为语文教师,会上课简单,但上好课很难,上好精彩的语文课更难。今年,我刚刚踏进教师的队伍,通过半年的锻炼,我基本适应了教师生活,并且越来越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两个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开始觉得上课是一件简单的事,可细细回想:我发现在学校这几个月的教学中我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虽然成绩相对不错,但很多都是通过练习、讲解练习、再练习巩固下来的。对于很多语文素养,学生难以理解,要通过反复的品味欣赏才行,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创造意境,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肖培东老师的课给我很大的启发,他通过对文言文字词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学会理解,并非只是停留在字词翻译的浅层次。可以说,这堂课是非常高效的,每个点都很出彩。总之,各位老师上课风格各不相同,很多细枝末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次名师送教活动,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顿知识大餐,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让我对语文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学习到了多种语文创新的设计方法。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有这些还不够,还应付出自己的真心,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让他们喜欢你,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你的语文课。

 

让我们看的更远

                 荷地中学   吴玉婷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他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吸取了许多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虽没有牛顿的成就,但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1229日的这次浙江师范大学初中语文“百人千场”送教活动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这样的培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公开课以及两个讲座。无论公开课还是讲座都异彩纷呈,让人陶醉其中。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公开课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堂课庆元二中的胡晓雯老师与詹金老师分别执教一个班级。两人不同的执教分格,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产生许多的思考。胡晓雯老师的课堂从文中写到的事件入手,师生共同找出的七八件事情,进而引出疑问“为什么题目所用的是二三事呢?”进而归纳文章从两三个方面进行描写。接着再对这些事件中所体现出的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待人厚”“为人谨,对己严”的品质进行概括。这样的教学过程层层深入,一环扣着一环,在低起点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的内涵中去,这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样一篇课文,詹金老师却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上看,詹金老师的教学过程主要围绕着文章的题目入手,围绕着题目中提示的信息,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品质,学习方法进行了解读,并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告诉学生一个学习方法:读文要从读题开始。这种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习提高了语文阅读的能力,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果说有一种课堂是让学生在轻松中学,是让学生享受的,那非肖培东老师的课堂莫属了。肖培东老师此次上课的内容为《湖心亭看雪》,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来说,我只能想到字词的理解,作者对雪的“痴”情。然而肖培东老师却是让学生自己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去寻找自己认为最美的一个字。课堂中,学生找的每一个字经过肖老师的引导分析,都变成了这篇美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的课堂中,甚至于一个标点、字词的顺序都是这样的精妙!这个过程中,听者是学习,更是享受,让人忍不住要沉浸在这样的课堂当中。

下午的讲座,张卫、吴克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对于语文的理解。两人都坚持一个着观点,即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核心。我们要学会静下心来素读文章,探讨语言文字背后的奥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培训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培训的内容却非常丰富。送教的各位专家、老师在语文教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样的培训让我们有机会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去看看语文教学更广阔的世界,感谢这样的培训机会。


                   撑一支长篙,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庆元二中   刘彩云

我,一个有着近十八年教龄的老师。每天辛苦地耕耘着那一亩三分地,收获的却不是满满的幸福和自信,而是对自己教学意义的怀疑。语文该怎么教?每天忙着赶进度,被所谓的考试追得狼狈不堪,那些优美的文章就这么被我一笔带过。学生还来不及品析那些生动的字句,或许一篇文章就这么结束了。走马观花似的教学,让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印象模糊。一个学期下来,不知学了什么。我自己只能以“课文都上了”来安慰自己。那还看得过去的平均分时就这么迷惑了我的双眼,让我沉迷于此,明知不可为而继续为之。

那天,肖老师带领着他工作室的成员来庆元送教了。除了下午第一节课,不受控制地小睡了一下,我都听得很认真。对于像我这种很少主动争取出去学习的人,这次真的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倍加珍惜。

满满的五堂课。印象最深的是詹老师和肖老师的课。

听完五位老师的课,我的脑中突然跳出一句话:撑一支长篙,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文本,他就站在那里,而我们该如何走进他、看清他、深入地了解他?那就应该撑起一支长篙!可,那支长篙是什么呢?

它可以是方法。詹老师在询问学生“文章写了哪些事”时,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回答,一次次地纠正和补充,逐渐完善学生的答案,传授给他们准确概括事例的方法,让学生得以一点点深入文本;肖老师引导学生一遍遍读课文,让他们在读中掌握朗读的诀窍:要有感情,要抓关键词,要从小处去思考,从小处读出味道;华老师让学生圈出好词好句时,适时地告知圈划要素,让学生不再像无头苍蝇般乱窜,而是有了目标和方向。方法这支长篙,可带领学生跋山涉水,寻得宝藏。

它也可以是思考,是多角度的思考。“人类是会思考的芦苇”,人如果不思考,那与动物何异?正是思考,让人类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思考,不应拘囿一隅,不然则会因循守旧、固执死板。思考,应多方位、多角度。课堂重思考,思维能开花。在几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思维之花开得热烈而烂漫,泼泼洒洒,满室生香。“天与云与山与水”,小小的七字,在肖老师的眼中,充满无穷魅力。肖老师就像有一支魔法棒,在这支魔法棒的召唤下,这几个字幻化出无尽的色彩。“天云山水”、“天、云、山、水”、“云与山与水与天”、“天与云与山与水与我”……学生正是在肖老师一次次提问下,进行着一次次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思考和探究,从而领悟出天地的苍茫浩渺,作者内心的渴求和那无法言说的孤寂。真妙哉!

它也可以是关键的词句。文由词句构成,一词一句皆写意,一词一句总关情。每篇文章都会有那么几个词、句,找到了它,就找到了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就是一个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子,找到了它,就明白叶圣陶为人的品性。《美丽的颜色》中,那在文中屡次出现的“美丽的颜色”,就是探究文本最好的切入口和深入口。《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独”、一“痴”,写出的正是张岱的一孤独一寂寥一惆怅。

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我,是不是该好好加油了呢?“慧由心生,莫向外求”,那么坚持素读,坚持思考,坚持写作,坚持一切可以坚持的,先做一个学识丰厚的人,再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向优秀的人看齐,让自己站的和他们一样高。

 

              “百人千场”培训心得(荷地中学 吴素群)

在即将迎来元旦的1229日,有幸参加“百人千场”,满满一天的活动安排,让自己感觉有些疲惫,但却甘之如饴,因为通过这次活动而得到的收获和感受是无限的。作为一名新老师,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次培训机会,同时也遗憾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很难能可贵。   

上午观摩了四节课,也感受了几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让我受益匪浅。 二中的胡晓雯老师与詹鑫老师展示的同课异构课堂《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课堂设计的用心,胡晓雯老师课堂节奏明快,不拖泥带水。詹鑫老师很好的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层层递进。华慧慧老师所展示的《植树的牧羊人》让我印象深刻。她自身的语言素质和语音面貌非常富有感染力,不禁让我既钦佩又羡慕。并且她在课堂上体现出了她本人对语文教学的执着和观点,在整堂课中,学生跟随着教师优美的语音,认真而投入。最后肖培东老师的《湖心亭看雪》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文言文还可以这样上!肖老师正真做到了对文本解读的深入浅出,对于文言语句的品析更是炉火纯青,遗憾的是聆听肖老师上课的机会太少了。

在下午的活动中,我们聆听了贾龙弟老师的《不一样的颜色》,贾老师抓住“颜色”一词,深入解读文本,人物的形象塑造不再是教师的照本宣科,而是通过文本的解读来感受。吴克、张卫老师的讲座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教学观点,并例举了许多实际教学中的案例,让我们收获颇多。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都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收放自如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课堂,教好学生。但是足够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需要依赖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钻研,不断的积累。就如今天着几位老师一样,从他们的教学中不仅能看到熟练的教学技能,优秀的课堂设计,还可以感受到他们自身做积累的教学底蕴。这就是他们能够如此自信的站在课堂中展示自我的原因。一个懒惰的或是安于现状的教师是永远不能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有更多这样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同时自己也将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争取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

               “百人千场”名师送教培训心得

                                              庆元二中 吴华飞

1229,一股专家名师带来的暖流驱散了冬日的严寒,我有幸参加了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组织的初中语文“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为期一天的培训活动采取了课堂教学展示、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等形式,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让我收获颇丰。

难掩心中的激动,我满怀期待地观摩了五位专家名师带来的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胡晓雯老师和詹鑫老师同课异构,为我们呈现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胡老师有意识地围绕叶圣陶的“二三事”,诵读品读探究,一步一环地让学生领会到作者包含的情感。而詹老师却是将教学重点落在文章的选材上,通过四次读课文标题,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味了文字语言,体会了情感,沉稳的课堂掌控也让人敬佩。华慧慧老师在执教《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时,特别注重圈点勾画养成的培养,有目的地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时候圈划出文章的行文思路、高原变化、人物特征及表达情感。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教会学生学习习惯其实比注重结果更重要。肖培东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以其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力,从文字的细处着手,抓住“一”“俱”“绝”“痴”等词,解读细腻而不失文言的魅力,以点带面,让学生在不断地朗读文字中品味字词本身的趣味,着实让人赞叹不已。贾龙弟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颜色》,基于语言文字的咀嚼,抓住关键词句,没有脱离语文现场去评价居里夫人的伟大,而是让学生通过文字去品味、体会。

而后吴克老师的讲座《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自我修养》,从文本阅读的角度,以高中课文《最后的常春藤》为例,与我们畅谈了素读的魅力,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全身心的介入文本,站在学生角度去触摸文字,思考问题。张卫老师《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核心》的专题讲座,告诉我们语文课要让语言文字跳跃起来,在感的基础上去撩拨语言文字,深入挖掘字词背后的情感,体会情感的鲜活和灵动。他以《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人秦人围郑”一句深入探讨,对教师提出要求,课堂之上需要用鲜活的语言文字带着孩子来领悟,在合适的情况下提出恰当的问题。

最后肖培东老师作了精彩的总结,他指出,语文课堂重在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要让学生和语言建立一种接触的关系,让学生有效的品味语言。没有完美的课堂,但上课必须是很真实的。语文教学的智慧在教师的内心里,自己为语文准备什么,自己的阅读功底非常重要,教师要强化自身的语文积累和储备,即“慧由心生”。语文教师要修炼内功,紧抓语言文字,依靠文本的力量,“先向内求”。把内功做足,再向外求,才能拥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内容丰富多彩的送教活动结束了,可它却为我们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名师专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我们解决教学方面的困惑提供了指导,我们应做到取长补短,将先进的理念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慧由心生,先向内求

     庆元二中    姚蓉蓉

很荣幸能够参加由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2016年初中语文名师下乡送教的活动,通过这一天的听课以及讲座,真的让我收获到了很多,让我明白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去改善,最重要的就是“慧由心生,先向内求”。

以前我总是觉得一堂好的语文课堂是去模仿,模仿优秀的教师的上课模式,模仿参考书上的各类资料,但是这次之后我发现其实最好的课堂是通过自己而产生,是在自己一遍一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由内在的智慧产生的,我们要相信自己,只要肯用心,一定会创造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堂的。同时这个观点也在上课的教师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在听五位优秀教师的上课,让我觉得是一种享受,是他们用心所营造的课堂,是让人愉悦的课堂。

首先是胡晓雯老师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正如肖培东老师所说的,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要去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是作者如何去写出这样的文章,其中的文字语言是最值得我们去揣摩的,要依靠文本的力量,在语文文本内思考,通过文字去感受,就比如作者所写到的“双层的悲哀”,仔细去揣摩就会发现所要表达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以及在除夕夜逝世让人所感受到的双重的悲哀。以及作者对文章内容的归纳上也有值得借鉴的方面,文中一共写了六件事情,但是作者却说是“两三事”,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其中的事情可以根据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为人宽,待人厚和对己严。这些都是要通过阅读,通过文字来体现的,所以对文本要去不断地揣摩感受。第二堂课是詹鑫老师的《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虽然是两堂一样的课,但是所上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詹老师的课更加深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挖掘。他是通过对文章的题目的解读来展开的,通过四次读题目,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事迹,对事迹的归纳,对文本内容可否能删减和对事情顺序的能否调换。让学生对文本不断去挖掘,更好地展现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意。最后对文章进行深化,明确作者的感情是对叶老的怀念。第三堂课是华慧慧老师的《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所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默读的方法技巧,华慧慧老师在课堂上也通过反复的强调使学生更加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第四节课是肖培东老师的《湖心亭看雪》,在这一堂课中足以体现肖老师的语文功力,在如此简短的文章中对文字进行反复地咀嚼,感受其中蕴含的无穷的魅力。这是一篇小品散文,小品,就是要从小处对文章进行品味。首先是对课文的朗读上,肖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对文章进行朗读:分组朗读,男女生单独朗读,抽学生朗读,在这一系列的朗读中,让学生更好体会出语言的魅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发现问题,最好可以自己去解决问题。我认为最精彩的是在对写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段写景的句子看似简短,但是在肖老师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中的深厚,可以很好体现出作者的当时的感情,首先是“一”字的运用,“一”可以体现出唯一,独一无二,世界很大,雪景很多,但是作者所能看到的却是很少的一点。在“天与云与山与水中”,作者通过能否对与字进行停顿、能否把与字改成顿号、能否把与字去掉,能否在与字后面加上内容几个问题的展现,让学生明白与字能够让作者与山水相连,把世界连成一体,与字就像是一双温暖的双手,让我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作者通过在这几句话中的研读,让学生懂得怎样去研读课文,同时对课文进行延伸,让学生在上下两个部分中找出用得好的词句,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文本进行分析。最后对课文进行总结,正是因为作者的“痴”,痴情于山水,痴情于山水之夜,痴情于环境,痴情于内心的悠悠,所以才能写下如此良句。最后一堂课是由贾龙弟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颜色》,通过对“美丽的颜色”这句话的导入,让学生体会到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由期盼到激动,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不变的是作者对于镭的执着的信念,这对于她而言是最美好的最快乐的时光,美丽的颜色不仅仅是镭,而且还是美好的时光、对科学的探索和人格的光辉。最后是肖培东老师对一整天的活动进行总结,他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教语文,分为以下的五个方面。一是文章写什么,分析的是文章的内容,主旨。二是文章怎么写,分析的是文章的语言,三是为什么而写,分析的是作者的写作动机以及当时的写作背景。四是编者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放到这个单元,分析的是编者的意图。五是这篇文章最大的教学意义是什么,分析的是文章的教学价值。这样从小到大的五个方面的分析,能够对文章从细节对整体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应当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探索。

 

以上的五位教师,是真正优秀的教师,是在语文路上不断前行的语文人。在他们的身上不仅学会语文课堂的方法技巧,同时也学习到他们的精神,对语文的执着的信念。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断向他们靠拢,不断前进,要记得“知识是向外求索,智慧是由我们心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