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让我们温暖——听肖培东老师示范课讲座有感  兰州六十四中学  吴宇坤

(2015-10-31 21:18:46)
标签:

肖培东

教育

分类: 八面来风

深秋的兰州,寒意已浓。但我的心中总有一股暖流在激荡,久久不能平静。这股暖流来自语文,来自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后,内心如波涛般澎湃,脑海里总涌现出肖老师精巧的设计、细腻的品析、诗化的语言、赤子的情怀……

培东老师来兰州呈现了人教版七年级的两节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皇帝的新装》。两篇课文体裁风格迥异、重点难点不同,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设计,对语言文字甚至标点符号都了然于心,游刃有余,使得课堂上亮点频出,精彩不断,听课老师收获不少!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生在概括了文章故事情节后,培东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学生们很自然找到了关键句:虽然时隔57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到。老师继续推进提问:这句话中哪个词最关键?在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后,老师提出:最关键的应该是“闷热”这个词,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闷热的语句吗?几位学生的回答都不尽准确,学生们这下犯了难,连在台下听课的我也仿佛思维阻塞了,因为文本中确实没有直接描写闷热的句子。课堂好像进入了瓶颈,名师的设计智慧由此而出,培东老师适时进行了提醒:闷热没有直接的描写,有没有间接的描写呢?学生们很快调整了思维:是恐惧紧张的心情导致了闷热。老师顺水推舟请学生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紧张心理的句子。这个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在不着痕迹中带领学生走入了本文授课的重点:品析心理描写。设疑激趣的效果也在课堂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水到渠成、一箭双雕,尽显名师风范!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世界著名童话,很多名家大师也都讲过示范课,语文老师都知道,越是熟悉的课文越难教,也越有听课的价值。培东老师果真没有让我们失望。我认为最精彩的一个环节出现在这堂课的最后部分,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写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样设计?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但答案不外乎皇帝改正了错误,杀了两个骗子;皇帝将裸奔进行到底;国家由此腐败、人心涣散等答案。在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设计后,老师出示了自己的设计:最后说出真相的,不是原文中的那个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让大人和孩子的角色颠倒。同学们认为安徒生和肖老师的结尾哪一个更好?你想对在场听课的大人们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先恐后拿起了话筒,“大人们,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真正的选择”,“回归童心”等,其中一个孩子声音响亮地说:“在场听课的老师们,不要让你们心中的小恶魔打败心中的小天使!”一语过后,老师们会心地笑了,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位说真话、述真情的孩子。课后和培东老师交流教学设计后得知,他已经把课文的一字一句甚至标点符号都装入了自己的脑子,匠心独运的背后是对教学文本稔熟于心,“多读文本是教学最重要的一步棋、最活的一步棋”!最好的教学设计不在高深莫测的教参、千篇一律的现成教案,破解课文的密码就在我们的课本中,文字中;在自己的思想中、心灵里!

一天时间里,培东老师奉献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还为我们兰州的老师献上了一场微报告《跟着钱老师学教学》。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一场娓娓道来的往事回忆录。培东老师运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他与钱梦龙老师15年来的师生缘分,把多年来钱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独家秘诀”浓缩为四句话:一、语文课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二、碧波深处有珍奇。三、在大家都致力于创新时,我回归常识;在大家都进行常识教学时,我努力创新。四、为人师者,永不失赤子之心。四句话看似普通,实则字字珠玑。培东老师真诚地嘱咐我们:老师们,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妨低下自己高贵头颅,那就是读书;先纯净自己的心灵,方能听世界的天籁。在我们研读课文“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想想钱老的“碧波深处有珍奇”,静心再读读课文、仔细再品品文字,答案就在你的心中。语文课上,我们同学生都应该回归知识、回归能力、回归本真。书店是最好的美容店,语文是最好的美容品,语文老师的目光中、眼神里都要有语文,在三尺讲台中寻找自我,在窗外蓝天下放飞心灵!

课堂上的培东老师有着书卷气息和儒雅风度,课堂外的他则是温和谦逊的。在绵绵夜色中,在灯火阑珊中,培东老师匆匆踏上了归途。“语文让你我相识,语文让我们快乐,只有自己想进步,才会有进步!此刻,兰州的天空飘起了小雪,我的心里却温暖如春,我想这温暖的感觉来自语文,来自我们生命中永远的追寻!

 

2015年10月26日晚于兰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