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温度叫肖培东——岁月如歌

(2015-01-24 22:21:04)
标签:

肖培东

语文学习

分类: 八面来风

    一直想写写肖特,时至今日始成文的原因有三。首先,肖特笔力给文字高手写东西,压力实在无法避免。再者,全国各地硝粉无数,肖特种种几被写尽,我想寻到属于自己的角度。最后,临近期末,各种琐碎,云淡风轻和红尘万丈纠缠不清。笔力不逮,未尽其妙,算作一种纪念吧。

 

                        有一种温度叫肖培东

                              岁月如歌

 

初次关注肖培东老师是因为那篇《教育的美好姿态》,拍案叫绝之余,不禁有些好奇:是怎样的一番真性情,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百度键入“肖培东”三个字,一个奇异瑰丽的语文世界便呈现在眼前。

    这是一片语文的森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参天耸立。春的柔情,夏的奔腾,秋的绚烂,冬的厚重, 繁花似锦,气韵生动,让人震撼又温暖。我喜欢这种采撷珍奇、吸纳菁华、积淀智慧、滋养底气的感觉。

经常,我嘴角上扬,会心微笑,沉醉在肖老师语文世界的芬芳馥郁里.

读实录,读听课札记,读语文的春暖花开。

读乐评,读父子温情,读七零后共经的岁月沧桑。

陈淑桦、齐秦、凤飞飞,那一个个曾在我的青春里轻声吟唱过的歌者,那一首首芬芳过我的岁月、悸动过我的青春的经典……一切都昔日重来。流光飞舞间,我们的青春疼痛又绽放,蜕变又成熟。岁月里,我们听着,走着,就这样走到了中年。往事随风,痛并快乐着!

波澜壮阔、激扬高昂、静水流深,语文的世界其实就是人生,跌宕起伏,种种滋味尽在其中!

是的,当青春渐行渐远,当白发越来越多,当历经潮起潮落,那颗不安定的心终于被岁月长河里高高低低的音符所磨平,青春是可以自己定义的。

    是的,世界太吵,我们要多听听自己的内心。

是的,语文既已悲,就且让它壮!让我们带着春天般的心情走进课堂,让每日重复的讲课变成清泉,以智启智,以情动情,播种期待,播种灵感, 任凭岁月更迭,年华流转,也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 

是的,时光里,我们都把自己站成了一棵树,有时却真的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森林。

好在,有一种幸福叫遇见,有一种温度叫肖培东!

阳光、音乐、肖文、醇厚的语文,还有满满的爱……这,就是生活的美好姿态吧!

 

儒雅俊朗的外表,淡定从容的气质,温暖又亲切的眼神,轻松幽默又不失严谨的教学风格……当肖培东老师真真切切站在青岛城阳实验中学的讲台上,我仍然惊异不已: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一种气质叫温润。

虽然早观摩过肖老师的教学视频,现场教学的感染力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听课之前,我细细地翻阅着《那树》,隐约为肖老师担忧,这么有深度的文章,这么仓促的预习时间,初三的文章,初二的学生,把文章讲透都有难度,何况还要出彩?

但是,肖老师的课啊,精彩可以预约,惊喜亦不期而至,生成之花开得真的惊艳动人!简洁直观的几个主问题的设置,使文本分析举重若轻:

1.文章写的是一场杀戮,那树的命运也因为这样的杀戮而彻底改变。文中哪个词的出现,使得树的命运前后有明显的变化?

2.第一段到第五段的那树,我们在读的时候,与后面杀戮情感是有差异的。前五段,我们要读出那树的什么来呢?

    3.三个意味深长的“于是”的朗读与品咂。

4.杀戮者是谁?

5.如果你是一只参加树的葬礼的蚂蚁,你会在葬礼上说句什么话?

6.生活中还有类似“被杀戮的那树”这样的意象吗?

7.通读全文,你认为比那树的悲剧更可悲的是什么?

课堂行云流水般推进,环环相扣,富有张力。由“杀戮”勾连全文,读中品,悟中读,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品咂体会情感,触摸文本的灵魂。朗朗的诵读声中,学生台阶式地行走,一步步走出了各种美妙的风景,实现了思维的梯度成长。赏读中阅读主体成长的印记清晰可见。

课堂上的每一次发问、点拨,都匠心独到。教师让自己的教学激情有节制的澎湃,带领学生“划着思维的桨橹,向文字更深近处探索,以深刻的思想去洞见,以敏锐的目光去寻找,以有温度的心灵去体察,以诗意的语言来传递”。这样丰盈而饱满的课堂, 简约大气,浑然天成,既有细节之实,又有灵动之美,感性与理性交织,恰如撒盐于烛,璀璨动人!  

大象无形,去矫饰,存本真,又迸溅着绚烂夺目的思维火花。课堂上,我们甚至能听到学生拔节生长的声音。这哪里是一堂课?那根本就是教师灵魂的歌唱,学生精神的升腾啊!肖老师用情感的温度将整个课堂发酵、升温、灵动起来。课堂结束了,学生美好的精神之旅却仍在继续,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的情感在课堂上飘荡不散!对学生和听课教师而言,这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语言文字的洗礼!

崔志刚老师说肖特善于煽风点火,煽起语文的大风,点起思维的火花,真是再恰当不过。

《让花儿落下 让我们登高》的微讲座中,肖特用精言妙语继续诠释着自己的深厚与悠远:

让花儿落下,落到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学会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把花儿落在语文的苗圃中,教学创意不能以牺牲文本、磨灭语文为代价,设计只是设计,语言文字才是语文课的生命和魂灵。语文老师要学会用文字去表达,把课落在语言上,而非内容和精神层面。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主问题的设计要明确、有切入点,切实地去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本。不管教学过程中问题有多少,必须有作为细致品读的聚焦点。课堂应有适度的冷静,适度的尴尬,不能过于饱满,课堂是从过程到结果的旅程,老师应和学生一起慢慢走,慢慢品,欣赏沿途风景的美丽。精彩的课,不仅看教师精彩的表演,更要看学生有没有进步性的表现。

语文课就是要自然、平常、家常,灵动、朴素、原汁原味,实实在在,教会学生读书,山高千尺,我们终会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笑脸。

    以《孔乙己》为例。讲授本课时,正是肖培东老师的生日,同学们一上课就高兴地祝肖老师生日快乐,肖老师巧妙引入:“你们记得我的生日,可是你们记得孔乙己的生日吗?记得孔乙己的名字吗?记得孔乙己的年龄吗?读完课文,你记得孔乙己的是什么?”

    在授课过程中,顺势利导:小说中的人物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呢?“伤疤”!为什么?“又”字去掉后效果怎么样?“还记得什么呢?”“被丁举人打的惨状”“什么惨状?”……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的理解在逐步加深。接下来顺势发问:“文中写了三次记得,分别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孔乙己屈辱地被记得,残忍地被忘记。

又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导入,文章一开头便说:“那是一个闷热的日子”,故事中哪些句子提到闷热了呢?那天的闷热到底指的是什么?后来学生总结出:是爬下山崖后的恐惧心理、是内心的经历。像这样的课文,教师在讲授的时候需要抓住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来自然地把课文情节串联起来。

总而言之,语文的教学还是要落在语言文字上。多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讨论交流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表述的时间。只有尊重学生,课堂才会有所生成。

课堂教学正如《桃花源记》:初读,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再读,初极狭,才通人;深读,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深入,让学生体会研读的乐趣。这,才是真真实实的语文教学。

一天的语文活动,肖特几乎连续讲了六七个小时,听着肖老师有些嘶哑的声音,望着肖老师脸上无法掩饰的疲惫,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仰望中有感动、有感激!乘坐傍晚的飞机返程后,23点02分,《那树,那温暖的冬天》更新上传。唉!极富才情又极其勤奋的肖老师,您才是痴迷文字,痴情语文,一片痴心在课堂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审聂鸿飞的这段话简直就是为肖特量身打造:

    “一位儒雅淡定的学者型的教师,以一份沉稳谦和的教态,操一手清秀俊朗的板书,带我们走入或馥郁或清幽的文学花园,课上有朴素平实的教学方式,有含蓄内敛的教学风格;有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有教师准确深刻的讲解,更有学生在老师点拨下恍悟后的会心微笑。”

读书、写作、上课、讲座, 守正、务本、求活,不惧车马喧嚣,心中自有花开。感谢肖老师带来的温度和境界,语文世界里,有您的引领,我们有了更多坚守的理由。

跟着肖老师修心、养心、炼心,在心中呵护一朵花开,做一个有温度的语文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