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 教案
(2012-05-06 09:36: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员作业 |
温州七中 吴碧华
教学设想: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梳理来把握诗句的感情,通过有感情地吟咏诵读来体悟诗歌的内涵。
一、导入
有人说,没有诗的人生是枯燥的,没有酒的诗歌是干涩的。
我说,如果这个人如果生在唐朝,他肯定是李白的知音。论诗酒之道,当然要首推李白。他爱诗成痴,嗜酒如狂,既不失文人品茗之气,更具有侠客豪饮之风。痛饮狂歌,飞扬跋扈,扁舟破浪,乱发当风。即使当年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却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千秋万岁名,留下了永远传唱的不朽篇章。
李白说:行乐须及春。那么,我们就趁着这美好的春光,走进李白用酒酿成的诗歌世界。
二、揭题
三、自由朗读,熟悉诗歌
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至少两次,一读正音,二读明义。
四、诗句内容初步梳理,并一一揣摩朗读的语气。
1、题目“将进酒”,什么意思?
请进酒,可见这是一首劝酒诗,注释告诉我们,这原是乐府旧题短箫铙歌的曲调,是古已有之的劝酒歌题。
李白在这首诗里是要劝谁喝酒?
岑夫子,丹丘生。
2、关于岑夫子、丹丘生。
请利用注释告诉我们的信息介绍一下这两个人。
岑勋、 元丹丘都是李白的朋友,元丹丘是当时的隐士,住在嵩山。
幻灯出示补充介绍内容:
1)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2)李白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李白连声劝他们喝酒。
3、这句劝酒的话应该怎么读?(可让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语言来劝你的同桌和前后桌同学喝酒,体会语气。)
4、李白劝他们要怎样喝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趁着得意,尽情喝酒)
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烹羊宰牛,喝三百杯)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鄙视富贵,愿醉不醒)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一掷千金,皆成美酒)
5、同桌相对练习并互相指导,这些句子应该要怎样读?哪些词要处理成重音?(交流完毕,分别请四组学生来读,一个读,一个来分析处理的理由。)
基本明确:须、莫、空、且、会须、三百杯、但愿、何为、径须、千金、换……
1)
我们且来看看凡俗之人喝酒: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来一壶也,两壶也?(这让我们想起孔乙己,一碗黄酒,一碟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李白是怎么喝酒的,羊要整只整只地烤上来,牛要大盘大盘地切上来,酒呢,不喝上三百杯不罢休。可谓痛快潇洒,酣畅淋漓。(读前者宜将读音靠前,而后者读音宜靠后,不妨变换语音的音位来作比较。大凡气势雄壮豪放者皆应靠后。还可举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比较音位的不同带来的不同感情。)
2)能愿性词语:须、会须、但愿、径须。(单一个“须”字就出现了三次,须——应当)。
6、那么,为什么李白在短短的一首诗歌里反复申诉应当要怎样做?请选择以上词语中的一个为切入点,理解这个词所在的这句话意思,从上下文去寻找下面这个问题的解释:
李白为什么要劝朋友这样(把你选择的那句话放进去)喝酒?
(学生自己探究学习,交流成果。)
基本明确: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理解:黄河之水比喻时光流逝,时光流逝一去不返,而人的一生从青年到老年不过朝暮之间的事,所以务必要抓住手里的快乐时光,尽情喝酒,及时行乐。有花堪折直须折,今朝有酒今朝醉。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理解:(1)天生我材,一定会有用武之地,所以大可不必悲观,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可以痛快饮酒。
(2)钱财散去了反正还能再赚回来,所以只管烹羊宰牛来下酒。
不必说没有钱,把所有的名贵宝物皆可换作美酒,一饮而尽。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享受金钱的乐趣而不为金钱所奴役,足令芸芸众生如你我者咋(ze)舌,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自己:“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何等豪举!“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这正如宋祁在《玉楼春》中写下的名句:“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理解: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郁郁不得志,寂寞而终,只有爱喝酒善喝酒的人才能青史留名,所以富贵豪华的生活是不值得向往的,我们只要这样醉生梦死就好了。
青史留名的饮者在我们的记忆里有哪些?
首推陶渊明,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经常是“杯尽壶自倾”“悠悠迷所之”,深感“酒中有深味”,辞官回家,最大的愿望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还著有《饮酒》诗二十首。
五、进一步深入探究诗句隐含的内在思想感情。
1、按照诗句表面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李白和朋友们在一起饮酒,是为乐事,乐观豁达,豪情满怀。下面我们就尝试着来把整首诗歌朗读一次。
2、如果说李白和朋友们是在喝那一杯杯尽欢的甜酒,可是我们明明又注意到了,诗歌的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看来事情远远没有我们从句子表面看出来的那么简单,这一杯杯,不是乐酒,而恰恰是愁酒。
3、在我们的脑海里,写愁的诗句已经太多了,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看不见的愁比作了滔滔春水,绵延不绝。李易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无形的愁绪,弥漫在眉间心际,挥之不去。更有蒋捷“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连用三个喻体,把缠绵悱恻凄凄切切的愁写得可见可触可感。可是我们的诗仙李白,明白直接地在诗歌的最后抛出掷地有声、惊天动地的一个“万古愁”,后人评价这个结尾是“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毫无修饰,却比任何修饰都来得震撼。于是我们不由要重新去细细品读诗歌,看一看:
李白要销的到底是什么愁?
4、介绍李白生平
屏幕出示:
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才华盖世,自视颇高,和中国古代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李白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常以鲁仲连、谢安等人自许,要求自己像他们那样施展才能,“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李白二十五六岁时离川,开始游历各地,不但见识了祖国大好河山,同时也深入民间生活,体味百姓疾苦,他抱着“奋起智能,愿为辅弼”的宏愿,进入长安入仕,但是心高气傲的他又不甘于层层选拔,而希望寻找一种捷径直接进入朝廷。第一次入长安,他结交众多朝中显贵,其中还包括当时赫赫有名的玉真公主,可是这些努力并没有能够实现李白的仕途梦想,只好再次云游四方。
到玄宗大规模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终于借着当时知名的道士吴筠的推荐,供奉翰林。但是一年余的翰林生涯,并没有使他在政治上受到重用,当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御用文人,而当朝权贵又千方百计排挤他时,一向心高气傲的李白主动请辞,于是玄宗顺水推舟,将他“赐金放还。李白又开始了云游生活。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重用,他认为自己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捐躯”,到永王篡权叛乱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身陷牢狱,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然而故园漫漫,生计无着,这个时候李白已经58岁了,“平生不下泪,与此泣无穷。”可是即使这样,李白的政治梦想也还是没有完全破灭,直到他61岁高龄,听说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还主动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次年,贫病交加,卒于当涂,终年62岁。
回顾李白一生在政治上的经历,几乎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百转千回终不改,为伊消得此生休。李白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每每自勉“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东武吟》)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历史上,像李白这样的诗歌天才已经很少,一个这样的天才在政治上一再被拒之门外更加不多,在李白以后的苏东坡大概可以媲美,可苏东坡尽管被一贬再贬,可他毕竟有官可做,有政可为,然而李白的一生,在政治上没有做出重要的成绩,也没有留下重要的论政著作,我们固然无从证明他到底是否具备一个政治家的才华,然而对于一个心怀儒家思想的天才诗人来说,李白用他的一生去追随自己的梦想却屡屡在梦想的门前碰壁,其情可悲可悯,更可歌可泣,可敬可叹。
如此,我们再来看这首作于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而当时诗人已经52岁高龄的《将进酒》,结合诗人一生遭际,细细体味每一句每一字,却分明是诗人借饮酒之名,浇胸中块垒,那么——
李白销的到底是什么愁?
5、学生再次细读诗歌,逐句揣摩体会,交流心得。
基本明确: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愁:光阴飞逝,白发如丝。(白发如丝,然而功业无成,愁上加愁。)
二愁:天地永恒,生命短暂。(奔流的黄河和瞬息衰老的生命形成对比。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词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三愁:人生得意,其时不多。(要是人生经常得意时时得意,恐怕不必着急要及时行乐。孟郊也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是此得意哪里是彼得意?但是在李白看来,抓住转瞬即逝的快乐时光,是非常必要的。“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待酒不至》))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四愁:天生奇材,空置不用。(“必”有用,说明至今未被用。“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门有车马客行》)千金散尽,自然有回来的一天,然而才华被重用,到底是哪一天?虽然还是高度自信自己的才华,然而和当年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激情相比,如今这语气多少已经不如当年了。虽然消极的表象之下,依然是一颗自信的心,然而毕竟这自信,只能用消极的形式来表达。)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愁:痛饮三百杯,难消不平意。(“且”为乐,且——姑且、暂且。即使烹羊宰牛,痛饮三百杯,也只能带来短暂的欢乐。真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六愁:富贵如浮云,心远意又近。(表面上看,诗人不屑于富贵豪华的生活,因为他认为富贵生活不是永恒的,他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功名富贵何足道哉!这其实是初盛唐以来诗人共同的思想,君不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王侯将相能永久乎?君不见“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李白真的不屑于富贵豪门生活吗?可是他明明又写过:“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昔在长安醉花柳,武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所以,与其说李白不屑于富贵豪华生活,还不如说是他愤激于享受富贵豪华生活的多半是些庸碌之人,而自古圣贤却偏偏寂寞。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在诗人洒脱的表象之下,更隐含着一种对世事通透的体察和愤激不平的情怀。所以,“富贵不足贵”绝不是诗人由衷之语,而是失望愤激之辞。
事实上,对功名利禄富贵豪门生活的这种矛盾态度恰恰可以折射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有的一种矛盾心态,那就向儒还是向道的矛盾。儒家的思想要求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读书人的傲岸清高又决定了他们不能在权贵、在浮名虚利面前摧眉折腰,于是当仕途不得志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都想到了隐居。有人说,中国的哲学里幸好有老庄,为在仕途上无路可走的读书人留下了一方清静而高贵的空间。儒家追求“入世”,而道家追求“忘世”,忘世才能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个时候,酒成了他们最好的忘忧剂,醉,成了他们最好的精神乌托邦。所以中国的酒神文化,其实正是以道家的“忘世的自由”为源头的,正如南宋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5)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七愁:圣贤寂寞,不独陈王。(饮酒而留名者何其多,为什么李白却独独选择了陈王来写呢?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才高八斗,却屡受猜忌,有志难展。这更激起了李白的满腔不平之意。)
6、小结:
可见,李白要销的愁,不是一己一事之愁,而是千古文人知识分子圣贤之士共有的愁,是几千年来横亘在他们心头难消难解挥之不去的愁,这样深这样重的愁,怕是李后主的“一江春水”载不动,易安居士眉头心上装不下,蒋捷的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更加无法描摹,于是只好借助于最简单最直接的文字,用最坦荡最激狂的声音,借着三分的酒意、七分的愤激,在中国的诗歌史上,留下了这么一句呼喊: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此看来,李白真的只是在劝别人喝酒吗?
六、反复吟咏,因声求气。
1、教师范读全诗。
2、引入专题要求:因声求气。
什么叫气?
出示:1)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龚自珍:《最录李白集》)
2)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字句摘赏。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严羽评本:《李太白诗集》)
3)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4)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沈德潜:《唐诗别裁》)
3、全体有感情诵读。
七、总结全文。
李白生前曾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可是这位天才的诗人,毕竟给千秋万代留下了赫赫诗名,留下了令我们吟咏不尽的艺术瑰宝,盛唐出了李白,这个王朝何其幸运!酒遇到了李白,酒何其幸运!我们读到了《将进酒》,我们何其幸运!
最后,让我们在这位一生爱诗成痴,嗜酒如狂的伟大诗人的句子里再次沉醉吧:
出示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句: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月下独酌
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圣贤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秉。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饥空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