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及教学感受
(2011-03-28 21:16: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们的课堂 |
教学目标:
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质疑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前训练
学生做2010年浙江省高考卷文言文阅读《胡叟传》翻译部分
由学生做的2010年浙江省高考卷翻译错误与参考答案对照导入: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学生1:于是到长安看到风化,隐姓埋名,怕被人知道。
学生2:就进入长安看风景,隐瞒名字来行事,不敢看见熟人。
学生评析:
评析1:主语省略;“名行”的“行”未译,但该译句大意基本正确
评析2:该生答题过于随意,主语省略“名行”与“见知”两个知识点基本没有翻译,“惧人见知”的被动意也没有译出。
师出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被别人看见并认出。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得1分,译出“名行”1分,“见知”译出被动1分,“见”表示被动我们可以联系《渔父》里“是以见放”这个句子。上完课才知道这句在这里并不妥当,“是以见放”是“见”表示被动,而“见知”是语义上的被动,译为“被看见”。
由此我们知道文言文翻译考查——省略句、被动句、实词,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将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板书:省略、被动、实词;补)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学生1:我因为道德而请罪,怎么会为了钱财呢?
学生2:能不能以你的高尚品德而网开一面呢,难道你真的就为了这么一点小财富吗?
学生评析:
评析1:“德请”的“请”翻译有误,应为“请命”,“请命”是为别人之事向当事者祈求,而“请罪”是为自己的过失向当事者请求宽恕。“财何为也”句式宾语前置句,应该是“财为何也”。句子中两个“为”在翻译的时候学生都把他定位为了“介词”其实前一个是介词“为了”,后一个是动词“做”。
评析2:此答案完全不靠谱,该考生根本不管原文上下文的意思,乱答一通。
师出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评分标准:译对大意1分,“德请”1分。“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1分。
由此我们知道文言文翻译还考查——倒装句,虚词,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们要对其语序进行调整(板书:倒装、虚词;调)
师:由2010年的高考卷我们知道文言文翻译的考点有这些,现在我们来尝试做以下练习,看看翻译的时候是不是注意这些就够了。
练练,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帑:tǎng库房
学生板演答案:
学生1:有个想从陈策那里买丝织品的人,但是陈策不卖给他们。
学生2:听说你想把这些东西给女儿,怎么可以使你女儿生病呢?
师生一起评析:
明确:学生1在翻译的时候已经注意了“有人从陈策买罗绮者”是定语后置句,在翻译的时候已经将其还原,这一点做的很好。在后面,学生1虽然把有把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即(卖给他),但是把原句“不与罗绮”给丢了。
师出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
1、有一个想到陈策那里买丝织品的人,但是陈策不把罗绮(卖给他)。
2、听说你想要把(这些罗绮)陪嫁给女儿,怎么可以用这些东西祸害你呢!
评分标准:
1、定语后置句1分,“与”1分,句意通顺1分
2、“病”活用1分,“女”通假1分,句意通顺1分
归纳小结:通过我们的练习探究,我们知道了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的是什么?
①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②虚词
③实词(通假、古今异义、活用)
④语气
二、翻译技巧
合作探究:通过答案与题目的对照,找寻翻译规律
(1)有人从陈策买罗绮者,而策不与罗绮。
参考答案:有一个想到陈策那里买丝织品的人,但是陈策不把罗绮(卖给他)。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女哉!”
参考答案:听说你想要把(这些罗绮)陪嫁给女儿,怎么可以用这些东西祸害你呢!
总结:
1、留:古今同义,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时间等)。如:“陈策”,前面的“长安”。
2、换:尽可能带上原字对换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不易误。
嫁——陪嫁
观——观察
3、删:有些无义的虚词(如“有人从陈策买罗绮者”的“者”表示定语后置的标志,翻译的时候可删除)
板书:留、换、删
4、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之”、介词“于”)
5、调: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要求通顺)
三、课堂巩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1、学生训练:巡视、讨论、交流。
2、学生上台板演(两生板演)
3、出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评分点评
参考答案:
1、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他)死的那一天,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评分标准:
1、“其”译为“大概”“差不多”“恐怕”之类表揣测的语气副词,给1分;“……之谓”宾语前置句式1分。译出大意1分
2、“及”1分;“尽”1分;译出大意(补出省略成分)1分。
四、挑战高考
【2010年广东卷】
(选自《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学生上台板演(两生板演)
你指出这两句翻译的考查点,分别是“今天”的古今异义,“以授予”的“以”省略了宾语,这个地方;“河”古今异义,“鼓噪直”作“冲”的状语,所以要活用。
3、出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师生分析
参考答案:
①现在上天把(居庸关∕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以错失机会啊?
②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擂鼓呐喊(着)径直冲向敌人的阵列。
评分标准:
1、“今天”古今异义1分,“ 以”,介词1分,译出大意(补出省略成分)1分;
2、“麾,指挥”1分,“鼓噪”,名词活用动词,擂鼓呐喊1分;译出大意1分。
师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探究,相信同学们对文言文翻译有了一定的把握,最后老师送同学们8个字“字字落实,文从句顺”,这也是在文言文翻译时我们需要把握的。(板书: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五、布置作业
【2010年山东卷】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参考答案:
1、(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以前年幼时遇到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像对待老师那样侍奉他。
2、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他们)信任。
3、在这种情况下权贵们争相责备申甫,又讥讽刘公、金公不了解人。
评分标准:
1、“故”活用1分,“ 师”活用1分,译出大意1分;
2、“数”1分,“ 干”1分,译出大意(含被动)1分;
3、“咎”1分,“ 知”1分,译出大意1分;
板书:
教学感受: